病因及常見疾病
1.關節周圍韌帶損傷
膝關節韌帶在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患者常有明確的外傷史,表現為膝關節壓痛、腫脹、淤斑、活動受限。
2.軟骨損傷
主要是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當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壓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關節滑膜炎
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關節滑膜後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壓痛,並有摩擦發澀的聲響。比如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壓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會明顯加重。
4.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和牛皮癬,也會侵犯關節出現腫痛。
5.兒童生長痛
主要是處於生長期的兒童,男孩多見,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疼痛部位常見於膝關節、髖關節等。
6.外傷性關節痛
由於某種意外或事故,使肩、腕、膝、踝等部位的關節在沒有發生骨折的情況下出現外傷(如軟組織損傷、骨折脫位等)引起關節壓痛。
7.化膿性關節炎
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史或局部外傷的病史,疼痛的關節可以有腫脹,部位深在也可能不明顯,但都有體溫升高、關節壓痛、不能活動、血白細胞升高等。
8.骨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後。關節壓痛早晨較重,白天和夜晚趨輕。關節部位的骨質增生和骨刺摩擦周圍的組織,可引起關節的壓痛。
9.骨質疏鬆症
老年婦女全身多個關節壓痛,感到特別無力,不能負重行走,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患了骨質疏鬆症。
10.風濕性和類風濕關節炎多發生於20~45歲的女性。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是遊走性的疼痛,疼痛、腫脹、僵硬多發生在手腕部位,並且關節的敏感與腫脹、疼痛同時發生,對稱發病。
11.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疼痛常見於拇指及第一跖趾關節,即腳拇趾外側。主要由於食用海鮮和飲酒進而誘發體內嘌呤代謝障礙。
12.勞損
引起的疼痛、由於關節部位活動量相對較大,導致關節周圍的肌肉等軟組織出現勞損,進而引起疼痛,常見的有肩周炎、網球肘等。
13.腫瘤引發的疼痛
關節局部出現腫瘤也是造成關節壓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多見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老人。如果出現關節腫痛,疼痛感晚間比白天嚴重,服用鎮痛藥無效,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排除關節腫瘤。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生化檢查(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2)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1)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及病情進展後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非對稱性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關節邊緣增生和骨贅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積液,部分可見游離體或關節變形。
(2)CT檢查:包括關節CT和胸部CT檢查。
(3)關節MRI檢查:有助於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
(4)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滑膜炎、關節積液及關節破壞有鑑別意義。
3.特殊檢查
(1)關節穿刺術:檢查關節積液,包括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等,偏振光檢測鑑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關節炎的診斷及鑑別診斷有價值。
鑑別診斷
1.急性與慢性
急性疼痛見於感染性炎症,特別是化膿性關節炎多以劇痛與急劇腫脹開始。沙門菌關節炎、腦膜炎球菌性關節炎、念珠狀鏈桿菌性關節炎等感染性關節炎均以突發關節痛開始,隨之可有腫脹或滲液。代謝性關節病中痛風發病較快,驟然開始劇痛。慢性疼痛多見於變性性關節病、增生性骨關節病、骨壞死性關節病、特發性關節病、營養性關節病、內分泌血液病性關節病、代謝性關節病、關節腫瘤,創傷性關節病等。
2.疼痛性質
疼痛隨活動減輕或消失多為退變性;骨關節病交鎖性疼痛多為膝關節內半月板損傷或游離體。靜息性疼痛多為骨內壓增高,運動時疼痛多為骨壞死性關節病。
3.關節創傷
損傷關節內軟骨,關節內骨折韌帶撕裂。關節囊損傷,關節內結構損傷等外傷史對於診斷關節痛有重要意義。
4.伴隨症狀
感染性關節炎多伴有全身中毒症狀。風濕性關節炎多伴有心臟炎、舞蹈病、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牛皮癬性關節炎伴有皮膚病損;痛風性關節炎可有脈管病,腎臟尿酸鹽結石。血友病性關節炎可有其他部位出血;急性白血病關節受累,常見脾大、肝大、淋巴結病或紫癜。淋病性關節炎可有淋病性尿道炎,眼結膜炎等;潰瘍性結膜炎性關節病可有發熱,貧血,腸道排出血液;結核性關節炎可伴有皮膚斑丘疹,發熱和肌痛。類風濕關節炎可有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貧血,鞏膜炎等;骨關節病可伴有遠端指間關節Heberden結節。
治療原則
1.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對症治療
(1)凡外傷所致皮膚破損的關節痛,應先局部消毒,然後迅速包紮、固定外傷。可內服阿司匹林或鎮痛藥,以防因劇痛發生休克。對關節扭、挫、跌、打、碰傷,凡未破皮僅有紅、紫、腫、痛者,可立即上冷敷(用冰袋、冰塊或冷水浸濕毛巾等),以防繼續出血並能消腫鎮痛。凡肢體與指、趾部位關節傷損者,應一律設法將患處肢體抬高,以便其血液回流,可以減少腫痛。
(2)凡因全身發熱、感染等疾病所致的肌肉關節痛,應及時查找原發病和對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