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新廣發〔2015〕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聞出版局、財務局,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新聞出版局:
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把傳統出版的影響力向網路空間延伸,是出版業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職責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發展的迫切需要。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出版業實際情況,現就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堅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充分運用新技術,創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進一步掌握網路空間話語權,進一步提高出版業的影響力傳播力和競爭實力,推動出版業更好更快發展。
2.基本原則。必須始終堅持黨管出版,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貫穿到出版融合發展的各環節、全過程,自覺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堅持正確處理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關係,以傳統出版為根基實現並行並重、優勢互補、此長彼長;堅持強化網際網路思維,積極推進理念觀念、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生產方式創新;堅持一體化發展,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實現出版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堅持內容為本技術為用、內容為體技術為翼,運用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堅持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相結合,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差異化發展。
3.工作目標。按照積極推進、科學發展、規範管理、確保導向的要求,立足傳統出版,發揮內容優勢,運用先進技術,走向網路空間,切實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出版內容、技術套用、平台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機制。力爭用3-5年的時間,研發和套用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確立一批示範單位、示範項目、示範基地(園區),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市場競爭力強的新型出版機構,建設若干家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出版傳媒集團。
二、重點任務
4.創新內容生產和服務。始終堅持貼近需求、質量第一,嚴格把關、深耕細作,將傳統出版的專業采編優勢、內容資源優勢延伸到新興出版,更好發揮輿論引導、思想傳播和文化傳承作用。探索和推進出版業務流程數位化改造,建立選題策劃、協同編輯、結構化加工、全媒體資源管理等一體化內容生產平台,推動內容生產向實時生產、數據化生產、用戶參與生產轉變,實現內容生產模式的升級和創新。順應網際網路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趨勢,綜合運用多媒體表現形式,生產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和多終端傳播的出版產品。強化用戶理念和體驗至上的服務意識,既做到按需提供服務、精準推送產品,又做到在互動中服務、在服務中引導,不斷增強用戶的參與度、關注度和滿意度。
5.加強重點平台建設。整合、集約優質內容資源,推動建立國家級出版內容發布投送平台、國家學術論文數位化發布平台、出版產品信息交換平台、國家數字出版服務雲平台、著作權線上交易平台等聚合精品、覆蓋廣泛、服務便捷、交易規範的平台及出版資源資料庫,推進內容、行銷、支付、客服、物流等平台化發展。鼓勵平台間開放接口,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實現出版內容和行業數據跨平台互通共享。
6.擴展內容傳播渠道。各出版發行單位要探索適合自身融合發展的道路,創新傳統發行渠道,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整合延伸產業鏈,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的內容傳播體系。進一步加強實體書店建設,努力將實體書店建設成為集閱讀學習、展示交流、聚會休閒、創意生活等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式文化消費場所。支持實體書店與電子商務合作,在區域配送發揮各自優勢。探索以用戶為中心的全渠道服務模式。進一步開拓農村等出版產品消費市場。利用社交網路平台,建立出版網路社區等傳播載體,打通傳統出版讀者群和新興出版用戶群,著力增強粘性,廣泛吸引用戶。借力商業網站的微博微信微店等渠道,不斷擴大出版產品的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覆蓋面。
7.拓展新技術新業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加強出版內容、產品、用戶資料庫建設,提高數據採集、存儲、管理、分析和運用能力。積極通過多種方式吸收借鑑、善加利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渠道,借力推動出版融合發展。充分利用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加快發展移動閱讀、線上教育、知識服務、按需印刷、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加強出版大數據分析、結構化加工製作、資源知識化管理、數字著作權保護、數字印刷、發布服務以及產品最佳化工具、跨終端呈現工具等關鍵性技術的研發和套用實踐,著力解決出版融合發展面臨的技術短板。建立和完善用戶需求、生產需求、技術需求有機銜接的生產技術體系,不斷以新技術引領出版融合發展,驅動轉型升級。有計畫地組織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完善標準化成果推廣機制,加快國際標準關聯標識符(ISLI)、中國出版物線上信息交換(CNONIX)等標準的推廣和套用。
8.完善經營管理機制。積極適應出版融合發展要求,主動探索出版單位內部組織結構的重構再造,逐步建立順暢高效、適應市場競爭和一體化發展的內部運行機制。變革和融合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生產經營模式,建立健全一個內容多種創意、一個創意多次開發、一次開發多種產品、一種產品多個形態、一次銷售多條渠道、一次投入多次產出、一次產出多次增值的生產經營運行方式,激發出版融合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強著作權、商標、品牌等的保護和多元化、社會化運營,構建融合發展狀態下的經營管理模式。
9.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堅持行政推動和發揮市場作用相結合,探索以資本為紐帶的出版融合發展之路,支持傳統出版單位控股或參股網際網路企業、科技企業,支持出版企業尤其是出版傳媒集團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在網路出版以及對外專項出版領域,探索實行管理股試點。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融合項目的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出版企業上市融資,促進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出版資源有效對接。增強傳統出版單位的市場競爭意識和能力,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探索建立股權激勵機制。
三、政策措施
10.加強相關法律法規修制工作。推動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加快修訂出台《網路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和《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制定新聞出版許可證管理辦法、新聞采編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和網路連續出版物管理規定等。制定網路出版等新興出版主體資格和準入條件,制定加強信息網路傳播權行政保護指導意見,推動網路使用作品依法依規進行。通過逐步建立以法律法規為主體,以部門規章為配套,以規範性檔案為補充的法律法規體系,規範、保障、推動出版融合發展。
11.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引導示範和帶動作用,著力改善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環境。加大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實項目補助、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績效獎勵等措施,更好地與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等進行銜接,實現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與企業需求的有機銜接。支持出版企業在項目實施中更多運用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符合條件的可通過“文化金融扶持計畫”給予支持。加大國家出版基金對涉及出版融合發展的出版項目支持力度。繼續實施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重大項目,探索將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納入重大項目支持範圍,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逐年推進。
12.最佳化出版行政管理。堅持和完善新聞出版主管主辦制度,堅持出版特許經營,嚴格許可證管理。對網上網下、不同出版業態進行科學管理、有效管理,建立統一的導向要求和內容標準,建立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非法出版物、網上淫穢色情信息,嚴厲打擊出版領域的侵權盜版行為尤其是網上侵權盜版行為,創造良好的著作權保護環境。加強質量管理,建立不良產品和企業退出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出版單位率先發展,支持有先發優勢的產業帶、產業基地(園區)依託資源條件和產業優勢,建設出版融合發展聚集區,扶持創業孵化,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建立國家級出版融合發展研究基地(中心),對融合發展重大項目實施集智攻關。支持行業組織在出版融合發展研究、標準制定、自律維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13.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充分發揮全民閱讀、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農家書屋、民文出版、出版發行網路建設、綠色印刷、“絲路書香”、國家數字複合出版、數字著作權保護技術研發等項目的帶動作用,支持提升出版融合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14.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出版融合發展人才培養規劃,支持出版單位與高校、研究機構和創新型企業聯合開展出版融合發展人才培養,加大新興出版內容生產人才、技術研發人才、資本運作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引進力度,進一步最佳化人才結構。建立出版融合發展人才資源庫。鼓勵出版傳媒集團設立人才基金,鼓勵出版單位加強領軍人才和複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創新項目用人機制,探索出版融合發展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四、組織實施
15.統籌推進任務措施落實。各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出版單位要將出版融合發展列入行業和單位“十三五”規劃等重大產業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合理設計和規劃實施項目,重大項目要按程式報批備案。制定精細化的項目指標,加強跟蹤測評和效果評估。建立責任考核機制,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將出版融合發展任務、重點項目落到實處。
16.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負總責,會同財政部門結合本地區(部門)實際,切實加強對出版融合發展的組織領導。要形成統一高效的議事決策和協調推動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加強外部協作,強化內部協調,為推動出版融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