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村,原系六個自然村組成,東南面名沙溝子廟,北面名孫莊,南面名張莊(前莊),西面名趙莊,西南面為呼家灘,公路東名太平莊(小關帝廟)。
當時,各村都有各村的廟、碑、鍾、井,都屬於戴家河十三莊之內。
關帝廟村建村時間大約在遼金時代。據村北修電站時挖掘出的磚砌穴洞及穴內出土的文物,經唐山考古專家劉洞文鑑定,認為是遼金時代躲避戰亂時的遺物,距今八百餘年。
明代於村東建一座關帝廟,沙溝子、太平莊、孫莊、張莊四個村以後就稱老爺廟村。趙莊、呼家灘統稱趙莊,1945年建政划行政村時,統稱關帝廟村,太平莊劃為井劉莊。
關帝廟村建村時全村80戶,400口人,1150畝耕地。村東現劉美燒雞廠處,有一座關帝廟。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民國十五年重修。此廟占地十餘畝,加上南面、東面、北面香火地,總計三十餘畝。廟址坐落於路北,前有台階,周有院牆,內建前殿、中殿、後殿、僧房,氣勢宏偉。前殿三間,中殿三間,僧房兩間,後殿六間(後改為學校)。院內有一株明代栽種的毛白楊樹,中殿朱門赤柱,雕樑畫棟,廟脊高聳,莊嚴艷麗。門前有副顯眼的楹聯,上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下聯:“友子龍師臥龍龍友龍師”。殿內塑有五尊丈余高的塑像,中間面南為帝王裝束的金面金身的關羽坐像,頭戴平頂冠,身著錦繡華裳,蠶眉鳳眼,顯現了關聖帝君寬容大度的風範。右側有關平持笏,關興捧印的立像,左側有周倉持刀,廖化捧劍的立像,後壁繪有彩圖,有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古城相會、華容道、單刀赴會等,形像逼真,栩栩如生。
前殿原塑像已被毀,只有一匹泥塑棗紅赤免馬,以及一尊較小的關羽像。
後殿供奉如來佛、普賢、文殊、彌勒佛等銅像,後改為學校。
過去,舊曆五月十三為廟會,每逢這一天,清早便鐘聲不止,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朝聖,焚香禮拜,祈求福壽。每當久旱不雨,鄉親們便來此求雨,頭戴柳條圈,赤著腳,抬著關羽神像串街走巷。
院內的響楊樹,以挺直高大出名,樹粗四個人合抱不過來,樹高十餘丈,樹幹挺拔,樹冠覆蓋了整個寺廟,樹幹的分枝處還長出一株二尺粗的桑樹,夏秋季節風吹樹葉嘩嘩作響,全村都能聽到。關於這棵大樹還流傳著幾段故事:
一是有個盲人問管廟的張瑞,樹有多粗。張瑞說,粗得很,誰也沒量出來。於是,盲人把麻桿靠在樹上作標記,開始量樹,一摟,兩摟,三摟......。管廟的張瑞把麻桿拿了,一直量了十六摟,盲人說:“好大樹!”
二是,有個人拿火槍去打烏鴉,管廟的說不能打,你要實在想打也好,你先數清樹上有多少烏鴉窩。打鳥的用了半天時間,數到一百五十多個也沒數清。
三是,1948年初平津戰役,為了支援前線,區里給村里2000斤戰柴任務,夜間颳風,樹上掉下一個樹枝,竟有2000多斤,順利地完成任務。有人說是關公顯聖打天津。
1947年秋,在此打過一仗,國民黨一個連占據了此廟,把後山牆挖了四、五個大洞,廟也就毀於此時了。
世人為什麼把關羽奉若神明呢?據說關羽為人忠義正直,富豪情,重義氣,為世人所敬仰。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便為建立蜀漢大業,忠貞不屈,赤膽忠心,生前官拜前將軍,封漢壽亭侯;死後歷代又幾度加封,宋代封為關王,明代封為關帝,清代尊 武聖,與孔子並為文武二聖。一千多年來,一直被人們當做忠、仁、義、勇的化身。於是,國內廟宇、祠堂林立。樂亭供奉關帝的廟宇不下十幾處,以關帝廟為村名的就有三處,另兩處是汀流河鎮的三義廟、中堡王莊鄉的老爺廟。在國外也多有供奉,東南亞各國尤其多。據說,在泰國法庭開庭以前,法官要先向關公神像宣誓,表示忠心。在美國,民間組織成立的“龍崗會”,就是一個信奉關公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