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港跨海大橋

鐵山港跨海大橋

鐵山港跨海大橋位於廣西合浦縣與廣東省湛江市交界處,全長2898m,橫跨鐵山港,橋面寬26.5米。由廣西公路橋樑工程總公司承建,於1999年動工興建,2001年11月竣工建成通車。

簡介

鐵山港跨海大橋位於廣西合浦縣與廣東省湛江市交界處,,橫跨鐵山港,。由廣西公路橋樑工程總公司承建,於1999年動工興建建成通車。與G75渝湛高速公路、蘭海高速公路貫通連線。是連線廣東廣西兩省沿海陸路機動車的唯一通道,也是目前廣西省境內最長的公路大橋。

自然情況

地理位置

鐵山港跨海大橋 鐵山港跨海大橋

鐵山港跨海大橋位於廣西合浦縣至山口鎮東段,靠近廣東省湛江市。屬海基地貌。鐵山港古稱榕根港、大廉港,水體深、面積大,為廣西第二大港灣,因港灣北部有鐵山村而得名。鐵山港為北部灣一條基本呈北西向延伸的狹長海灣,海面相對較窄,為砂泥質平緩海岸,潮間頻寬約2KM,坡面略向海中傾斜,坡腳平緩,局部有紅樹林生長,高潮水面寬度可達3.5KM,低潮時僅1.3KM,海灣最大水深約11米,沉積物主要為粘土、碎石、卵石、礫石、砂及淤泥;基岩為K2礫岩與C1D灰岩。

氣候

鐵山港跨海大橋 鐵山港跨海大橋

鐵山港區地處南亞熱帶,屬典型的季風性海洋氣候,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夏無酷熱,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23.3℃,累年最高氣溫37.1℃,累年極端最低氣溫2℃,實測最大風速29米/秒,最多大風天數25天,最少大風天數3天,年降雨量1800mm。

潮汐

鐵山港潮汐特徵屬非正規全日潮。漲潮歷時15小時,退潮歷時約10小時,主槽東側實測最大落潮流速0.82米/秒,歷年最高潮位4.357米,歷年最低潮位-2.893米,最大潮差7.03米,多年平均潮差為2.45米。勘測時最高潮位+3.32米,最低潮位-1.98米。

地質

本契約段為砂、泥質海岸,覆蓋層厚0.5~11.3米,表層為細砂混淤泥,最大層厚5米,橋跨中部為礫石混砂、卵石貝殼及淤泥,最大層厚約3.9米,基岩以砂岩、泥質膠結礫岩,岩石大部分完整,裂隙較發育,局部岩石破碎且岩溶較發育,但溶洞規模不大,多數溶洞填充流~可塑粘性土。

交通

原有G325線呈半圓形環鐵山港而過,同時,該地有兩條高速經過:西部為蘭海高速公路,東部為渝湛高速公路,大橋建成後將兩條高速貫通,交通極為便利。

設計施工單位

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公路橋樑工程總公司承建,於1999年動工興建,2001年11月竣工建成通車。

結構

鐵山港跨海大橋 鐵山港跨海大橋

下部構造為樁基礎、柱式墩,蓋梁為預應力體系,上部為30m預應力空心板梁和50m預應力槽形梁,一共四聯。30m預應力空心板梁,每聯先簡支後連續,每聯中間部分墩梁固結。50m槽梁簡支橋面連續。下穿分離式立體交叉橋,基礎採用擴大基礎,墩身為矩形截面,橋台為U型橋台,上部為四跨連續,共用3道蓋板暗涵通道。

意義

該橋在建設過程中採用了多項新的施工工藝,如廣西第一條50m寬幅槽形梁的預製、橫移安裝工藝50m大梁的現場預製,平台搭設方案;填海路基模袋砂、模袋砼施工工藝、海上施工橋樑結構物防腐蝕工藝、海上長距離測量技術、大梁支座安裝工藝、預應力蓋梁等工藝填補了建橋技術的空白。

該橋的建成使中國大西南地區、西南沿海地區與廣東珠江三角洲渝湛高速公路、蘭海高速公路得以全線貫通,縮短了廣西防城港、欽州等西南沿海城市地區到珠江三角洲的陸上交通距離,促進了大西南地區以及西南沿海地區和廣東珠江三角洲的交通、商貿、物流的極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