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孢霉生長初期呈絨毛狀,白色或灰色,匍匐生長,分枝。具隔膜,生長疏鬆,呈棉絮狀。分生孢子梗直接從菌絲上長出,與菌絲無明顯差異,梗頂端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或近球形,成串懸掛在氣生菌絲上,呈橘紅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團時,外觀與猴頭菌子實體相似。
鏈孢霉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土壤中和禾本料植物上,尤其在玉米芯、棉籽殼上極易發生。其分生孢子在空氣中到處漂浮,主要以分生孢子傳播危害,是高溫季節發生的最重要的雜菌。
該菌的孢子萌發、菌絲生長速度極快。特別是氣生菌絲(也叫產孢菌絲)頑強有力,它能穿出菌種的封口材料,擠破菌種袋,形成數量極大的分生孢子團,有當日萌發、隔日產孢高速繁殖之特性。在20-30℃的溫度範圍內,在斜面培養基上,一晝夜可長滿整個試管,在木屑及棉籽殼培養料上,蔓延迅速,傳播力強.
發菌室內假如發現一部分菌袋感染上鏈孢霉,菌袋受其污染後,即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紅色或粉紅色的霉層--分生孢子堆。霉層如在塑膠袋內,可通過某些孔隙迅速布滿袋外,在潮濕的棉塞上,霉層厚可達1厘米。3天后整個生產場地都布滿了鏈孢霉紅色的孢子,菌袋一經污染很難徹底清除,常引起整批菌種或菌袋報廢造成毀滅性損失。該菌來勢之猛、蔓延之快、為害之大,並不亞於木霉。一旦大發生,便是滅頂之災。
類似鏈孢霉的還有交鏈孢霉,菌落呈黑色或灰黑色,繁殖蔓延也很快,菌種和栽培料被侵染後則使菌種和培養料表面產生一層黑色或墨綠色的霉層,使培養料變質腐爛,導致菌絲無法生長。
鏈孢霉病的發生與下列生態條件有關:
1、溫度:鏈孢黴菌絲在4-44℃均能生長,25-36℃生長最快,4℃以下停止生長,4-24℃生長緩慢。在31-40℃條件下,只需8小時菌絲就能長滿整個試管斜面。孢子在15-30℃萌發率最高,低於10℃萌發率低。由於鏈孢霉在30℃以上生長迅速,而食用菌菌種生產大多是在6-9月高溫季節,因此,它是菌種生產期間危害最嚴重的一種病害。
2、濕度:在食用菌適生長的含水量範圍內(53%-67%),鏈孢霉生長迅速,特別是用的棉塞受潮時;能透過棉塞迅速伸入瓶內,並在棉塞上形成厚厚的粉紅色的霉層。含水量在40%以下或80%以上,則生長受阻。
3、酸鹼度:培養基的pH在3-9範圍內都能生長,最適為PH5-7.5。在瓊脂和穀粒培養基上鏈孢霉屬和鏈孢霉屬都能迅速生長,但培養基pH較低的適於鏈孢霉屬的生長,PH較高的適於脈孢霉屬的生長。
4、空氣:鏈孢霉屬好氣性微生物,在氧氣充足時,分生孢子形成快,無氧或缺氧時,菌絲不能生長,孢子不能形成。
5、營養:菌種培養料糖分和澱粉過量是鏈孢黴菌發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
球孢鏈黴菌
球孢鏈黴菌用於實驗和科研檢測用,屬於菌株類。
描述一 描述二 資源 產品 學術研究 -
青孢鏈黴菌
青孢鏈黴菌為放線菌目、鏈黴菌屬。孢子卵圓形、長圓形,表面光滑。抑制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根瘤菌以及綠色、弗氏、天藍色、球孢鏈黴菌。中溫好氣菌,分離自阿爾...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性狀特徵 形態描述 討論 -
白孢鏈黴菌
白孢鏈黴菌為鏈黴菌科、鏈黴菌屬其中的一種細菌,孢子絲直,偶有螺鏇。孢子球形、卵圓形。纖維素上不生長或生長少。硝酸鹽還原。不產生類黑色素和H2S。表現拮抗性。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性狀特徵 形態描述 種類特徵 -
棘孢鏈黴菌
棘孢鏈黴菌為鏈黴菌科、鏈黴菌屬其中的一種細菌,它孢子絲螺鏇形,含10個以上的孢子。孢子球形、卵圓形,表面帶刺。產生棘孢菌素,弱抑制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性狀特徵 形態描述 討論 -
堆孢鏈黴菌
堆孢鏈黴菌,孢子絲圈環狀至螺鏇形,長短、鬆緊不等,2—3或5—6圈,圈徑約3—4微米。澱粉水解弱。產生類黑色素、酪氨酸酶和H2S。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性狀特徵 形態描述 討論 -
星孢鏈黴菌
星孢鏈黴菌,孢子絲1-3圈緊密螺鏇形。孢子卵圓形,表面帶刺,基絲好,無色,有時反面微黃乳脂色,無可溶色素。
外形 性質 分類 -
肉桂孢鏈黴菌
肉桂孢鏈黴菌,孢子絲螺鏇形。孢子卵圓形、長圓形,表面光滑。拮抗性顯示微弱。中溫好氣菌,分離自義大利土壤。
外形 性質 分類 -
孢草綠鏈黴菌
真菌類。孢子絲多圈螺鏇形。孢子卵圓形,表面帶刺。察氏瓊脂:氣絲黃綠色。基絲無色。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