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錄山古銅礦遺址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中國湖北省大冶市,發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8世紀)至西漢(公元前5世紀至2世紀)的採礦井、巷360多條(個),古代冶銅爐7座。它發現於1973年,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觀後讚嘆不已,並譽之為“這是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後一奇蹟”,“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

基本信息

歷史記載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銅錄山古銅礦遺址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位於湖北省大冶縣城西3公里處。根據清修《大冶縣誌》的記載,銅錄山“山頂高平,巨石對峙,每驟雨過時,有銅綠如雪花小豆點綴上石之上,故名”。礦區面積約為8平方公里,地表積存了約40萬噸的古代煉銅渣,這說明此處是一處規模龐大,保存完好,埋藏豐富,延續時代較長的古代礦冶基地。

考古發現

現在經過考古發掘,已經在銅錄山古礦冶遺址清理出了以各種木架支護的採礦井巷數百條,豎井、斜井、平巷縱橫重疊,採掘深度達五十餘米,這些井巷的時代為春秋至漢代;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上千件,還有多種形式的煉銅爐,並有春秋時代的煉銅爐八座。
已發現的採掘工具有木鏟、木耙、木槌、銅斧、銅鑄、鐵鋤、鐵鏨和船形木斗、轆轤等,證明在春秋戰國時,這裡已運用重力選礦和多中段開採礦石,並採取豎井、斜井、盲井和平巷等相結合的開掘方式,初步解決了井下的通風、排水、提升、照明和巷道支護等一系列複雜的技術問題,開採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春秋時的煉銅豎爐,是用紅色粘土、石英砂、鐵礦粉、高嶺土等夯築而成的,爐高1.5米左右,爐缸面積約0.2平方米。爐旁出土的粗銅塊含銅達百分之九十三以上,可見當時冶煉技術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據估計,從周代至漢代,銅錄山共冶煉了八至十萬噸銅。
銅錄山古礦冶遺址目前只發掘了一部分,在毗鄰的礦山還有不少類似的古礦冶遺址,它是中國古代高超礦冶技術的有力見證。(國家文物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