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品種來源
杏黃兜蘭/帶葉兜蘭
分布範圍
亞熱帶和熱帶
形態特徵
金冠兜蘭種植3年成品植株平均株高5.1厘米,株幅15.7厘米,葉長10.8厘米、寬2.4厘米,葉片數5~7片,葉片披針形、淺綠色、具深綠色格線斑,近革質;花葶近直立,平均長16.7厘米,花單朵、初花期黃綠色、盛花期轉黃色,花朵橫徑12.3厘米、縱徑10.6厘米。
花期
開花期2~4月,單朵花壽命約40天。設施栽培條件下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生長環境
濕潤、溫暖,陽光充足
栽培技術
⑴採用種子播種方式繁殖組培苗,秋季10~12月組培苗出瓶後移植至1.5寸營養杯中,植後淋足水;
⑵選用蘭石、樹皮和椰粒做栽培基質,按1:1:1比例混合後裝入營養杯中;
⑶適度控制棚內溫度、濕度和光照,夏季注意降溫,冬季需保溫;
⑷根據植株大小及時進行換盤,每隔10天左右施1次4000~5000倍可溶性通用平衡液態肥;
⑸注意預防病蟲害,保持室內通風透氣。
物種分類
金冠兜蘭屬斑葉類單花兜蘭盆花品種
兜蘭品種
常見的同屬觀賞原生種有:
白花兜蘭(P.emersonii),葉面綠色、背面紫色,花白色帶紫紅色斑點,花期6~8月。
黃花兜蘭(P.concolor),花淺黃色,外側面布滿紫褐色斑點,唇瓣呈卵狀的兜。
香港兜蘭(P.purpuratum),葉淡綠色具深綠色斑紋,等片白色帶紫色條紋,花瓣深紫紅色帶褐紫色斑紋,花期9月至翌年1月。
卷萼兜蘭(P.appletonianum),葉綠色具暗紫色斑塊,花紫褐色。
杏黃兜蘭(P.armeniacum),兜杏黃色,花徑6~10厘米。
飄帶兜蘭(P.parishii),花長12厘米,下垂而捲曲的瓣呈線形,黃綠色,具紫褐色斑紋。
硬葉兜蘭(P.micranthum),花粉紅色,兜長5厘米、寬4厘米,花徑7~8厘米。
長瓣兜蘭(P.dianthum),花黃綠色,花瓣極長,懸垂、扭曲、帶形。帶葉兜蘭(P.hirsutissinum),花綠色、有小紫點,唇瓣兜狀。
兜蘭常見的雜交改良種
有普萊阿(Planar),花紅色。
蘇韋達(Suwada),花紅色。
薩克拉梅特(Sacrament),花大,黃綠色,唇瓣袋狀。
德爾羅齊(Delrosi),花粉紅色。
阿爾比恩(Albion),花白色,具紅和綠色花心。
桑德艾(Sanderae),花黃色,具深黃色條紋。
奧迪佩(Oedipe),花銅褐色,具深紫色條紋。
卡馬林(Camarin),花黃白色,具紫褐色斑紋。
奧利維亞(Olivia),花淡粉紅色,具紫色條紋。
主要價值
美化環境、淨化空氣,觀賞,陶冶情操,園藝
栽培管理
金冠兜蘭屬陰性植物,栽培時,需有配套的遮蔭設施。生長過程中,對光線的要求不完全一樣。因此,管理上比較複雜。早春以半陰最好,盛夏早晚見光,中午前後遮蔭,冬季須充足陽光,而雨雪天還需增加人工光照。總之,切忌強光直射。與目前流行品種綠魔帝兜蘭相比,植株更小巧,花瓣和唇瓣更大。
植物文化
"金冠兜蘭"是以"杏黃兜蘭"為母本,"帶葉兜蘭"為父本,通過人工授粉雜交育成的F1新品種。屬斑葉類,花大,綠黃色,花色較均一,鮮艷明亮,開花率較高,抗性較強,具有比較好的觀賞價值。
觀賞價值
由於株形優美,葉片斑斕,花容奇特,花色淡雅,已成為國際蘭花市場最為矚目的蘭花之一。適用於盆栽或吊盆栽培,點綴陽台、窗台和居室,十分幽雅。花枝也可用於切花插瓶,裝飾室內,倍覺清新、高雅。
物種區別
不過由於兜蘭的品種不同,對光線的適應程度也不同:綠葉多花型原生品種喜歡較多光線,而斑葉品種則更喜歡低光的環境。
【生物學特性】
兜蘭原產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的生長在地上,有的附生在樹權或岩石表面。自然生長於濕潤、具有散射光的半陰環境。直射陽光和乾旱的氣候對兜蘭生長極為不利。兜蘭喜溫暖環境,生長適溫3~9月為16~18℃,9月至翌年3月為12~16℃。冬季溫度,綠葉型兜蘭越冬的夜間低溫在5℃以上,斑葉型兜蘭夜間溫度不低於10℃。但少數耐寒品種如硬葉兜蘭,冬季夜間溫度不低於5℃,短時間能耐0℃,也不會受凍害。但冬季溫度經常在1~2℃時,葉片就會枯萎脫落。若溫度在20℃,很難形成花芽,還易出現腐爛病。生長的基質以肥沃、排水透氣的腐葉土最為理想,泥炭、苔蘚或蕨根也可使用,忌用排水不良的黏重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