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蘑菇[野蘑菇]

野蘑菇[野蘑菇]
野蘑菇[野蘑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蘑菇(雜菇)生於山坡草原或曠野草叢中;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青海、新疆。

1基本信息

【性味歸經】微鹹,溫。

【功能主治】追風,散寒,舒筋,活絡。

表面淡紅色的野蘑菇 表面淡紅色的野蘑菇

【備註】為“舒筋丸”原料之一。

野蘑菇 野蘑菇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2簡介

野蘑菇喜歡生長在爛葉旁 野蘑菇喜歡生長在爛葉旁
怒放的生命 怒放的生命

野蘑菇,也稱蕈子、野生蘑菇,屬真菌植物,以子實體入藥。野蘑菇通常可分為食用野蘑菇、條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類。有毒野蘑菇的種類很多,所含毒素成份很複雜,中毒後的臨床表現也不一樣。野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多雨季節,主要是誤采、誤食有毒野蘑菇而引起。對那些不熟悉或從未吃過的野蘑菇,特別是那些顏色鮮艷、形態特殊的野蘑菇,不可盲目採食。採回野蘑菇後最好請有經驗的人幫助鑑別,然後再食用。

3形態特徵

菌蓋半圓 形,中凸,後期微平展。徑6-8cm。蓋表光滑,乾;後期微有龜裂,蓋中央或具不明顯的小鱗片。白色、乳白色或乳黃色,緊壓後微呈黃色。菌肉白色。味微甘,略具茴香味。菌褶密而離生,初白色,成熟後呈粉紅色、深咖啡色。柄柱狀,近等粗,中端與蓋緣銜接處層外具絮狀環膜,白色或乳黃色,脆而易碎。擔孢子4枚,橢圓形,壁光滑,(7-8.5)μm×(5-6)μm.微褐色至深褐色。現蕾和出同的季節,由晚春至秋末。

4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草地、草原及林緣。

5分布情況

資源分布:分布於內蒙古、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山東、雲南等地。

6主要價值

食用野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條件可食用野蘑菇,指通過加熱、水洗和曬乾等處理後可吃的野蘑菇;有毒野蘑菇則不能食用。

7性狀

性狀菌蓋半球形、扁半表或平展,直徑6-18cm,白色、乳黃色或淡黃色,表面光滑或微有龜裂,有時亦有不明顯的小鱗片。菌肉厚,類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長,白色、粉紅色或黑褐色。菌柄圓柱形,長4-12cm,直徑1.5-3.0cm,白色或乳黃色,中上部有時可見菌環。菌環雙層,大,厚。氣香,味特異。
【化學成份】含有砷、銅、鉀、磷、鎘、汞、釩、鉻、鋅和鉛等微量元素。尚含有尿素(urea),脂及酸(fatty acid).三萜類(triterpenes),甘露醇(mannito),麥角甾醇(ergosterol), 維生素(vitamin)C。
【性味】鹹;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主風寒濕痹,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 研末,6-9g;或入丸。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味微鹹,性溫。有舒筋活絡、祛風散寒的功能。用於治手足麻木等症。

山中美麗的野蘑菇 山中美麗的野蘑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