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歷史
重慶二棉中學校,顧名思義,就知道學校與重棉二廠的血肉關係。學校的沿革,必然伴隨著重棉二廠的變革而律動。
重棉二廠的歷史要追溯於半個多世紀以前,學校的變遷也要追溯到半個世紀以前。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由於國民黨政府的片面抗站路線,致使中國的大片國土很快淪陷於日軍之手,建立於一九二三年的漢口的泰安紗廠,在武漢即將失守前夕,於一九三八年由武漢遷至重慶,改組為國民黨軍政部第一棉紡廠。
這就是重慶二廠的前身。
一九四一年春天,廠方為了滿足員工子弟讀書的需求,開辦了軍政部第一棉紡織廠員工子弟學校。
這就是重棉二廠職工子弟中學校的前身。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成立了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重慶被服總廠。一九四六年一月,國民黨將原重慶南岸的軍紡二廠併入土灣,與原軍政部第一棉紡廠合而成為聯勤總部重慶被服總廠的下屬:第一棉紡織廠。
為此,一九四七年二月,學校更名為:聯勤總部重慶被服總廠紡織廠員工子弟國小。
然而不久,學校隨著廠方的易主,又一次更名。
一九四八年初,聯勤總部重慶被服總廠紡織廠賣給了中新紡織公司,於是校方於當年7月向當時的重慶市教育局呈報了該情況,將學校更名為:私立渝新紡織廠員工子弟國小,曾俊才任校長,國民黨中將陳惟中任名譽校長。在此期間,在渝新國小組織地下黨工作的夏慧珍,陳方谷等同志為護廠護校作出了成績。
從建校時至此,在短短的七、八年間,廠方三次易主,學校三次沿革,然而學校的發展依然很緩慢。
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學校才有了較大的發展。
從一九五零年開始,到一九五四年為止,萬縣的萬成紗廠,六一二紡織印染廠以及南岸的中新紗廠逐步併入了渝新紡織廠,為此原南岸中新紗廠慶興國小的部分教職員工也隨之來到私立渝新紡織廠員工子弟校工作。
一九五七年,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在這社會主義的在政治經濟的大變動中,渝新紗廠經過了社會主義的改造,併入了六一零廠,成為六一零廠(原豫豐紗廠)的南紡工場和南織工場。
六一零廠有六個子弟校,原私立渝新紡織廠員工子弟國小校更名為“重慶市六一零廠第二子弟校。
由於種種和經濟的原因,六一零廠這種大而公的局面持續到一九六四年便解體了。六四年八月一日,六一零廠重新劃分為:重棉一廠,重棉二廠,重慶紡織染廠。為此學校又重新更名為:重棉二廠職工子弟學校。
從六十年代的後期開始,由國小而要求升入中學的學生人數遞增。而現有的各箇中學無林是規模上還是師資的力量上,還是經費上都不能適應這一要求,為此,不少學校出現了戴帽國中這一歷史現象。重棉二廠職工子弟學校也出現了戴帽中學。
這時值一九六九年。
這時的國中還是國小的附屬,但是它一經產生,就還會發展。
一九七四年,重棉二廠職工子弟校產生了高中,這時,中學規模逐漸增大,為此重棉二廠職工子弟國小校再度更名:
重慶市第二棉紡織廠職工子弟中學。
這是一次重要的歷史變革。在此後的十幾二十年中,學校無論是在形式上或在內容上都是在此基礎上獲得了豐富和發展。後來的職業高中的出現,儘管在內容上有了新的變化,但依舊沿襲了這一辦學模式。
校名志
1、 軍政部第一棉紡廠員工子弟國小校。 1941年春,國民黨軍政部第一棉紡廠為解決員工子女入學問題,學校始創。
2、 聯勤總部重慶被服總廠紡織廠員工子弟國小校。1946年1月,國民黨成立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重慶被服總廠,1947年2月更名。
3、 私立渝新紡織廠員工子弟國小。 1948年初,棉紡廠買給了申新紡織公司,廠易主校更名。
4、 重慶市六一零廠子弟校。 1957年,經過多個紗廠合併經社會主義改造併入六一零廠,學校更名。
5、 重棉二廠職工子弟校。 1964年8月1日,六一零廠解體,劃分為重棉一廠、重棉二廠、重慶紡織染廠,學校更名。
6、 重慶市第二棉紡織廠職工子弟中學。 自1969年至1974年間,由於入學需要,學校出現國中和高中,學校更名。
7、 重慶二棉中學校。 2000年9月,在國有企業不堪重負之秋,學校移交沙區教委,學校更名。
8、 重慶匯育學校。 2005年9月,在沙區教委的高度重視和指導下,學校根據“打造九年一貫制雙語文化品牌”的定位發展需要,校名擬取意於“匯雙語文化之粹,育守經答變之才”的辦學理念,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校名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