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模[中藥]

酸模[中藥]
酸模[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酸模,中藥名。為蓼科植物酸模 L.的根。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具有涼血止血,泄熱通便,利尿,殺蟲之功效。常用於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熱痢,目赤,便秘,小便不通,淋濁,惡瘡,疥癬,濕疹。

別名

須、薞蕪、山大黃、當藥、山羊蹄、酸母、牛耳大黃、酸湯菜、黃根根、酸薑、酸不溜、酸溜溜、莫菜、酸木通、雞爪黃連、豬耳根棵、牛舌頭棵、打鑼錘、田雞腳、水牛舌頭、大山七、羊舌頭、酸雞溜、大黃藥菜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酸、微苦,性寒。

歸經

歸肝、大腸經。

功效

涼血止血,泄熱通便,利尿,殺蟲。

主治

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熱痢,目赤,便秘,小便不通,淋濁,惡瘡,疥癬,濕疹。

相關配伍

1、治吐血,便血:酸模4.5g,小薊、地榆炭各12g,炒黃芩9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白血病出血,月經過多:酸模15g,水煎服。體虛者加人參、茯苓、白朮各9g。(《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用。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1m。根為肉質鬚根,黃色。莖直立,通常不分枝,無毛,或稍有毛,具縱溝紋,中空。單葉互生;葉片卵狀長圓形,長5-15cm,寬2-5cm,先端鈍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緣,有時略呈波狀,上面無毛,下面及葉緣常具乳頭狀突起;莖上部葉較窄小,披針形,具短柄,或無柄且抱莖;基生葉有長柄;托葉鞘膜質,筒狀,破裂。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頂生,狹圓錐狀,分枝稀,花數朵簇生;雄花花被片6,橢圓形,排成2輪,內輪花被片長約3mm,外輪稍狹小;雄蕊6,花絲甚短;雌花的外輪花被片反折向下緊貼花梗,內輪花被片直立,花後增大包被果實,徑約5mm,圓形,全緣,各有一不明顯的瘤狀突起;子房三棱形,柱頭3,畫筆狀,紫紅色。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山坡及濕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性狀鑑別

根莖粗短,頂端有殘留的莖基,常數條根相聚簇生;根稍肥厚,長3.5-7cm,直徑l-6mm,表面棕紫色或棕色,有細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粗糙,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癌作用。

3、其他作用:延長戊巴比妥誘導的睡眠時間。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涼血,解毒,通便,殺蟲。主治內出血,痢疾,便秘,內痔出血;外用治疥癬,疔瘡,神經性皮炎,濕疹。”

附註

1、《新修本草》:“注云:(實味苦澀,平,無毒)今山野平澤,處處有之。”

2、《日華子》:“酸模,所在有之,生山岡。狀似羊蹄葉而小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