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城市群

鄂豫城市群

鄂豫城市群包含城市:信陽、駐馬店、南陽、隨州、襄陽等城市。預計到2030年,豫皖城市群將建設成熟。

概念提出

襄陽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襄陽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城市群能使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實現最佳化配置,讓地理位置、經濟實力及結構不同的城市承擔不同功能,實現城市間的分工合作,使城市群獲得比單個城市更大的分工收益和規模效益,因而城市群越來越成為區域經濟成長的重要源泉。

全國城市群

據報導,全國32個城市群建設路線圖已浮現,城市群建設可從三個層次推進:

一是已基本建成的11個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遼寧半島、長江中游、中原城市群、成渝、關中、海峽西岸、海峽東岸。

二是正在建設的14個城市群,包括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蘭州城市群、烏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銀川城市群、拉薩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莊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南寧城市群。

三是7個潛在城市群,包括豫皖城市群、冀魯豫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浙東城市群、汕頭城市群、瓊海城市群。其中,豫皖城市群、冀魯豫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均屬於區域級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包含城市:信陽、南陽、襄陽、隨州、駐馬店。豫皖城市群包含城市:阜陽、亳州、商丘、周口;冀魯豫城市群包含城市:安陽、鶴壁、濮陽、聊城、菏澤、邯鄲;

多層次城市群概念的提出,將給河南湖北城鎮化建設帶來新的思路。豫皖城市群將會成為7個潛在城市群之一,形成更為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從城市群的層面實現“跨界”融合。到2030年,32個城市群將建設成熟,城市群人口達8億左右,城市帶人口達12億左右。

包含城市

鄂豫城市群包含城市:信陽、駐馬店、南陽、隨州、襄陽等城市。

襄陽:湖北省省轄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豫、渝、陝毗鄰地區3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唯一大城市, 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兵家必爭之地”之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800多年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地理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東經110°45′-113°43′,北緯31°14′-32°37′,長江支流漢江中游。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兩區。2010年12月9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1]境轄3個城區(襄州、襄城、樊城)、3個縣級市(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南漳、保康、谷城)和3個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魚梁洲旅遊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2]2013年襄陽入圍首批國家智慧城市。

信陽:古稱義陽、申州,又名“申城”,位於河南省最南部,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間的戰略要地,豫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交通中心,鄂豫皖區域性中心城市。

駐馬店:位於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臨信陽,地處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區。古為交通要衝,因歷史上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駐驛歇馬而得名。

南陽:簡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2013年南陽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50平方公里。南陽為豫陝鄂三省交界處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原經濟區的重要經濟成長極。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教育、交通中心。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南陽再次位居中原經濟區30省轄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僅次於鄭州、洛陽。

隨州: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北部。隨州市版圖面積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萬,下轄一市一區一縣:廣水市、曾都區、隨縣。隨州素有“漢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稱。跨北緯31度19分至32度26分,東經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漢,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門,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襄十隨汽車工業走廊重要城市,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東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轉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