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邪正相搏,即邪正鬥爭。指邪氣侵入人體,正氣奮起抗邪。邪正鬥爭貫串於疾病的全過程,不僅關係著疾病的發生,而且影響著疾病的發展和轉歸。就發病來說,病邪侵入,正氣奮起抗邪,若正氣充盛,抗邪有力,則正勝邪卻,不出現臨床症狀,即不發病。若邪盛正虛,正氣抗邪無力,正不勝邪,病邪在體內很快發展,造成人體陰陽氣血失調,臟腑經絡功能異常,或形態結構損害,出現臨床症狀和體徵,機體便發生了疾病。這就是邪勝正負則發病。邪正鬥爭貫穿於整個疾病的過程,如外感溫熱病,病邪從皮膚及口鼻而入,發病之初期,邪在肌表,人體正氣中的衛氣奮起抗邪,邪正相搏於肌表,便出現微惡風寒、發熱、頭痛、脈浮數等衛分症狀;若表邪在衛分不解,病邪由表入里進入氣分,邪盛正實,正邪劇爭,則表現為壯熱不惡寒、汗出多、口渴欲冷飲、脈洪大等實熱證候;若邪熱久留,熱邪傷正,正氣損傷,邪入營分,便出現身熱夜甚、舌質紅絳、心煩不寐、時有譫語等為基本特徵的營分證;若病邪由營分再入血分,則身熱、躁擾,甚或發狂,舌質深絳和出血等。在衛分和氣分,雖然邪盛,但正氣未傷,正氣抗邪有力,臨床表現為實證。此時若能及時恰當治療,每易驅邪外出,使疾病較快好轉或痊癒。若熱邪深入營分、血分,則表示在邪正鬥爭中邪勝正衰,機體營血被耗傷,心神受擾,病情深重。所以說,邪正鬥爭的勝負不僅關係到疾病的發生,而且影響著疾病的發展和轉歸。
臨床表現
寒熱往來如瘧狀,寒甚熱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嘔逆脹滿,舌苔白厚膩濁,或如積粉,脈緩。
病機
濕熱穢濁鬱閉膜原。
治療方法
疏利透達膜原濕濁。
代表方劑
達原飲、雷氏宣透膜原法
達原飲(《溫疫論》)
檳榔6g 厚朴3g 草果仁2g 知母3g 芍藥3g 黃芩3g 甘草1.5g。
雷氏宣透膜原法(《時病論》)
厚朴3g(姜制) 檳榔4.5g 草果仁2.5g(煨) 黃芩3g(酒炒) 粉甘草1.5g 藿香葉3g 半夏4.5g(姜制)加生薑二片為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