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運作風險指的是證券公司從業人員的行為風險,它包括主管人員的決策行為到經紀人的銷售行為,以及交易員的執行為等。
概述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券商開始推出專業經紀人服務制(或稱“客戶經理制”),經紀人制的經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經紀人的業務活動範圍,也擴大了經紀人和客戶之間往來的途徑。舉例來說,經紀人張三去客戶李四的辦公室收一筆10萬元的交易款存入李四在該證券公司的賬戶中。這一簡單而又經常發生的業務行為,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監管制度,其風險極大。因為張三可能會少存、晚存,甚至不存,而李四也有可能多報,甚至由這筆款的交易引發股票虧損。一旦事情發生,承擔法律責任的首先是證券公司。再舉例來說,一個老客戶電話口頭下單交易,事後由於股票價位下跌而不承認該筆交易,這該該如何解決?當然,這些還只是運作風險中的一部分。
如何控制運作風險
運作風險不同於市場風險,它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當然無法100%的避免)。為此,讓我們了解一下美國證券公司控制運作風險的方法:
(1)建立一套可行的自律監督系統,其原則是自己監管自己,發生問題及時上報,業務行為備案,監管職責分明。公司的每個員工定期要完成業務相關的自我監督表格,並簽名存檔3~10年以備抽查。這種方式可達到兩個目的:第一,常常提醒每位從業人員有關的職業規矩;第二,萬一發生事件,有案可查,有人可究。
(2)以制度管理人的行為,而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去管理人的行為。公司建立嚴密的崗位任職制度,一切按制度執行,沒有網開一面或視人而定的行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於老員工以及管理人員的要求更嚴,並對他們強制要求定期再培訓,以適應新制度的執行。美國證券業的業務主管必須經過考核取得相關的主管執照,每個從業人員有終身制的“職業監督檔案”。
(3)嚴密的內部督察。證券公司採取“定期”和“不定期”、“定向”和“隨機”、“層次型”與“矩陣型”的抽查方法進行監督。“定期”和“不定期”、“定向”和“隨機”保證了員工必須時時刻刻按“規則”做事,杜絕了僥倖心理;層次型的監控可以明確責任到位,快速解決發生的問題;而“矩陣型”的監控避免了部門內部互相“包瞞”的可能性,達到了整個公司部門之間監控和責任到位的效果。如果在抽查中發現檔案缺失或其他問題,少則罰款,多則開除。
(4)業務操作標準化。在今天的業務種類眾多的美國證券公司中,幾乎各項業務的操作都有其標準,這不單包括業務表格,業務流程,問題處理、業務宣傳材料、甚至業務上的語言表達都在一定程度上標準化。這在某種程度上既減少了員工的工作量,也提高了監管的效率,降低了“運作風險”。舉例來看:在上面我們提到的張三去李四處提取現金的時候,張三必須在收到現金的同時,給李四提供標準的“現金收據”,上面寫明什麼時候,收到誰的多少現金,存入賬號,雙方簽字,並且一式四聯,客戶、經手人、分部、總部各一聯。而張三在收到現金的當天或第二天必須將它和兩聯“現金收據”交回公司,否則算嚴重違規。我們再來舉例:如果經紀人寄出同樣的信函或資料給三位以上的客戶,就必須得到主管批准,並存檔。所以,證券公司準備了各種不同的標準信函和銷售資料供經紀人使用。
(5)充分利用電腦技術實時監控運作風險。毫無疑問,美國證券業前20年的業務高速發展,信息技術起了極大的作用。目前,除了各個公司自己開發套用軟體以外,在市場上,CSS公司提供集中交易、客戶管理、風險監控、行為監控、產品開發等全部業務功能為一體的SABIL套用系統,為眾多的券商提供了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可能性。這些套用系統不但可以監控從業人員的行為,甚至可以監控和分析客戶的投資行為,從而為更完美地控制運作風險以及信用風險提供了可能。
(6)行為準則公開化,與客戶監督相結合。有關和客戶業務往來的準則,證券公司不僅要讓員工知道,也要讓客戶了解,客戶是最好的業務督察員。美國的投資者在證券公司開戶後,會收到一份資料解釋他(她)的權益、責任和該證券公司的行為準則。這樣做不但起到了客戶監督的作用,降低了運作風險,也提高了客戶對證券公司的信任度。
證券業務是一項最人性化的產業,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其風險的複雜性遠遠超過銀行和保險業。它的運作風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哪怕你關閉市場,它還是存在。因此管理人員在研究市場以外,更多的還要研究人的行為。所以,中國的證券業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套適合這個市場、適合投資者、適合公司業務的自律監管系統,這樣才能在發展中避免發生運作風險以及控制其他的風險。否則,業務發展越大,問題越多,風險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