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

簡言之,產業集聚主要研究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空間作用,而產業集群則主要研究知識共享機制的空間作用,這是產業集群與產業集聚的主要區別。 筆者認為,產業集群的產生,往往與工業化過程的啟動合為一體;而工業化過程的啟動,對於後發展經濟體來說,則主要靠外部市場的帶動。 這樣,市場發現就會催生返鄉創業,於是,工業化就在開放過程中的市場化中啟動了。

圖書信息

作者: 劉東勛 著 叢 書 名:河南大學經濟學學術文庫出 版 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ISBN:9787509708194 出版時間:2009-06-01版次:1頁數:208裝幀:平裝開本:20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經濟體制與改革

內容簡介

《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重點從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產生規律與演化規律中,追尋產業集群的不斷自我提升的動態能力。傳統經濟地理學者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運輸成本和勞動力集中形成的成本節約對於經濟活動的地理集中的重要性上;但產業集群的研究,則把精力集中在勞動力市場的共享、專業化附屬產業、技術外溢、組織間治理機制等知識共享機制對產業集聚的解釋力上。簡言之,產業集聚主要研究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空間作用,而產業集群則主要研究知識共享機制的空間作用,這是產業集群與產業集聚的主要區別。
產業集群的研究路線,基本是遵循對產業集群特殊機制的理解而不斷發展的。從新產業區學派把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混為一談,到學習型區域學派專注地研究區域性意會知識的作用,可以清晰地看出這條理論發展的脈絡。
作為轉型經濟體,中國最大的特徵是市場化轉軌。市場化的過程往往與產業集群的產生與演化過程交織在一起。筆者認為,產業集群的產生,往往與工業化過程的啟動合為一體;而工業化過程的啟動,對於後發展經濟體來說,則主要靠外部市場的帶動。其關鍵環節,是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地區首先要對外部經濟體進行開放,這不僅意味著引進外部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更主要的是意味著本地比較優勢的發現。市場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市場發現功能”,這正是約瑟夫·熊彼特所提“開闢新市場”的一種“創新”,也正是比較優勢理論在轉型與發展經濟體中的另外一種奇妙涵義和指導作用。在開放的經濟中,相對落後地區的人們積極或被動地參與外部經濟活動,可能會在無數次的試探過程中突然發現一些贏利機會,而這些贏利機會必須和本地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資源結合在一起。這樣,市場發現就會催生返鄉創業,於是,工業化就在開放過程中的市場化中啟動了。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沒有開放就沒有市場化,沒有市場化就沒有工業化。
返鄉創業大多集中在具有比較優勢的本地資源的加工利用上,多是一些技術含量較低、容易進入的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產業,進入和模仿就相對容易。在返鄉創業成功者的帶動下,一些社區鄰里就會群起仿效。於是這種“創業”-“模仿”的社區效應就會催生本地加工業基地的形成。根據楊小凱的分工專業化原理,當分工的交易成本低於其好處時,新的分工形式就會產生。因此,隨著經濟活動的日趨活躍,在分工規律的作用下,加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