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踅莊子村的地方戲哈哈腔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逾百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第一代傳人王連升坐科於小王莊,師承姓名無考。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王連升將師傅請到踅莊子,和其侄子王福臣,與本村20餘人坐科,兼收外村學員,比較著名的徒弟有楊賈村的楊萬勇等。民國9年(1920年),王連升倡辦第2科,收張永合、李書田等藝徒30餘人,教唱了《楊二舍化緣》、《於生小雪》等20幾個劇目。1948年,張永合、李寶太辦第3科,連辦5年。學員有李泉祥、李景春、張鳳瑞等10餘人,教唱了《陳大官借糧》、《孫繼皋賣水》等近30個劇目,以本村演出為主,也曾到外村。1952年,王福臣、張永合、李寶太連辦第4科,學員有楊寶林、李連甲、楊雙慶等。1968年,李泉祥辦第5科,學員有史從元、徐俊蘭、李玉明、邵恩明(註:有資料誤記為“鄒恩明”)、史從喜等30餘名。老人們還記得,1966年--1972年間,踅莊子村哈哈腔演出火爆,除演出《鞭打蘆花》、《陳大官借糧》等所有傳統劇目,還用哈哈腔演出著名的八出樣板戲,曾到天津、北京、寶坻等地演出,深受人們歡迎。現傳承人史從芳,師承王福臣的學生曹西福(踅莊子村女婿,邢莊子村人),是一位以鬚生為主的全行哈哈腔老藝人,任踅莊子村哈哈腔劇團司鼓,收徒34人,為滄州市戲曲家協會理事。百逾年間,踅莊子村哈哈腔在保留原腔古味的前提下,伴奏樂器增加了笙、月琴等。
傳承人簡介
現傳承人史從芳。
史從芳,男,1947年生人,8歲開始拜師學戲,師從史壽田、王福臣、張永合,8歲時演小生,後改唱鬚生,曾在《竇娥冤》中飾竇祥、《蘆花記》中飾閔子公、《借衣》飾狄青等四十多出戲,是劇團的台柱子;1962年拜王福升為師,之後改唱樣板戲,飾演《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奇襲白虎團》中的嚴偉才,《沙家浜》中的郭建光,《紅燈記》中的李玉和,《紅嫂》中的彭排長等人物。
史從芳演技全面,演戲認真,扮演的小生英俊帥氣,動作瀟灑飄逸,唱功講究甜潤脆亮,唱腔圓潤、高亢,吐字清晰,剛柔相濟,刻畫人物細膩傳神,深得同行讚譽。史從芳注重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塑造,可根據不同劇情,不同人物,不同環境進行再創作,認真演好每一個角色。以《借衣》為例,史從芳很細膩的刻畫出狄青饑寒交迫的情景,一出場就把觀眾緊緊吸引住。劇中有兩次表現狄青悲憤、氣恨而甩髮的動作,老師教的兩次甩髮都是一個動作,史從芳通過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行了改革,把狄青當時的心情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出來,成功地塑造了這一角色。
史從芳扮演鬚生扮相老成持重,唱功頓挫細微,字清腔純,節奏準確,以字生腔,以情帶腔,表現人物細膩、幽默,也深為觀眾喜愛。
2003年他與王德新重新組建踅莊子哈哈腔劇團,任團長兼導演,每年農閒時他帶領滄縣踅莊子哈哈腔劇團演出,堅持十餘年不斷,授徒十餘人,為滄縣哈哈腔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史姓家族的主要傳承人。
他除在本村、本縣演出外,還曾到天津市、寶坻、黃金莊、北大鋪、潘套莊、寧河縣朱頭店、西台莊等地演出,取得系列榮譽。他主演的《借衣》、《紅燈記》等多次在市、縣戲曲大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