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深(1902~  )

趙景深(1902~)

正文

趙景深(1902~)戲曲史家和戲曲理論家。浙江麗水人,祖籍四川宜賓縣。1919年在南開中學求學時,曾參加周恩來領導的學生運動。1922年任《新民意報》文學副刊主編。1923年秋加入文學研究會,1925年在上海主編《文學周報》,後去北新書局任編輯。1930年起,任復旦大學教授。1933年在鄭振鐸的影響下,專心致力於古代戲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宋元戲文本事》(1934)、《元人雜劇輯逸》(1935)、《讀曲隨筆》(1936)、《小說戲曲新考》(1939)、《元人雜劇鉤沉》(1956)、《明清曲談》(1957)、《元明南戲考略》(1958)、《讀曲小記》(1959)、《戲曲筆談》(1962)、《曲論初探》(1980)等10種。60年來,趙景深蒐集了豐富的戲曲史料,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考證作家生平、作品本事與版本淵源,並有重要發現。如1972年所撰《明成化本“白兔記”的新發現》一文,通過有關資料的翔實對照和細緻分析,證實此本與元本接近,並與《九宮正始》中保存的若干古曲對校,指明元《白兔記》本來的結構關目,增進了人們對元代南戲的了解。他還十分重視民間戲曲,強調民間戲曲的地位與作用。在他的《戲曲筆談》一書及其他論文中,對一些劇種的歷史和聲腔源流,以及上演劇目、表演藝術等都作了研究。《明代的民間戲曲》一文(《曲論初探》),更就民間戲曲的選本、社會作用與價值作了系統的探索,認為民間戲曲的土壤中蘊藏著一部尚待開發的活的戲曲史。此外,他系統研究前人戲曲理論,為戲曲批評史的研究開闢了道路。《曲論初探》中的《中國古典戲曲理論》一文,自宋王灼《碧雞漫志》有關戲曲的論述,至清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與改良主義派對戲曲社會作用的認識等,對前後 700年的重要戲曲論著,按歷史發展依次作了論述。除就各家論點及著作地位作簡明扼要的概括之外,並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劇壇創作、演出情況,評介各家見解的得失,闡明這些著作對戲曲發展的影響,實際上已具備了戲曲批評史的基本輪廓。趙景深除從事戲曲研究外,還致力於古典小說、民間文學、曲藝的研究,青年時代曾創作小說、詩歌等作品。
趙景深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崑曲研習社社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