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2014年3月,一批以大學生為主的抗議人士占領台灣“立法院”,反對服貿協定,被稱為所謂“太陽花學運”。“太陽花學運”進行以來,學運代表林飛帆、陳為廷等幾名幹部主導整場學運的決策與走向,部分學生和社運人士認為媒體造神,神化了林飛帆。4月3日,占領“立法院”進入第16天,服貿議題爭議僵持不下,學生代表林飛帆表示要繼續堅持下去,但抗議學生開始出現不同聲音,議場內剩下不到百名學生。林飛帆雖然要大家透過紙條表達意見,還是有人不滿議場內的“精英式領導”,決定離開議場到“立法院”外濟南路公廁旁設立“賤民解放區”,讓“太陽花學運”出現分裂的傾向。
主張
賤民解放區組成學生在臉書上表示:“在行動現場,雖然我們積極獻身,我們卻沒有參與共同決議的權利,使得這場運動看似集體共享,實際上所有事情卻還是一如往常地透過少數決策者來領導、發落”。
賤民解放區還提出賤民解放區的6大原則:講話與聆聽不輕易排除他人,積極接觸彼此;反對精英領導,行動由參與式的彼此討論來決定;自主參與,不接受盲目指令;不代替他人發言;有任何疑問,坐下來面談;所有共同決議在賤民解放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