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旺堡紅軍西征紀念碑

豫旺堡紅軍西征紀念碑位於豫旺鎮北面,建於2001年5月14日,占地面積1公頃。1936年5月初,紅軍東征回師陝北後,為繼續貫徹毛澤東“以發展求鞏固”的戰略方針,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國人民抗日紅軍西方野戰軍”,下轄紅一軍團、十五軍團和紅二十八軍、紅八十一師、騎兵團等計17000餘人。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在豫旺駐紮了70多天。6月16日,紅一軍團第二師在師長楊得志、政委肖華的率領下,進占豫旺堡。7月初,在政治部主任劉曉、副總參謀長聶鶴亭陪同下,彭德懷率西方野戰軍總指揮部進駐。從而,豫旺堡成為紅軍西征的指揮中心。在兩個多月的日日夜夜,彭德懷指揮紅軍戰士,頑強拼搏,英勇殺敵,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6月27日,紅十五軍團七十三師解放了豫旺縣城今下馬關,成立了中共豫旺縣工作委員會,鄧國忠任書記。7月末,中共豫旺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劉昌漢任書記兼主席。8月22日,彭德懷、李富春、左權、聶榮臻及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朱瑞等在豫旺南塬召開了歡迎國際友人斯諾、馬海德的大會。紅一軍團四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黃克誠、政治部主任舒同從駐地毛居井寫信對客人表示歡迎,並派敵工科長盧仁燦專程送來兩匹上乘戰馬以示慰問。鄧小平、楊尚昆、陳賡、楊勇、宋任窮、程子華、徐海東、孫毅、羅瑞卿、王首道、唐天際、劉華清等紅軍將領,都曾在這裡指揮並參加了西征戰役。紅軍西征打擊了馬鴻逵、馬鴻賓勢力,將陝甘革命根據地擴大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迎接了二、四方面軍,實現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爭取和團結了東北軍、西北軍,發展和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寧夏共建立了四個縣級紅色政權,特別是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不但培養和造就了馬和福這樣的民族英雄,還成為我國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府。為了緬懷這段歷史,2001年3月2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馬啟智到豫旺鎮視察,批准投資39萬元建立了紅軍西征紀念碑。正面主題詞“紅軍西征紀念碑”,是當年西徵到過豫旺的老紅軍,原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碑身底座寬3.6米,碑身高19.36米,寓意1936年紅軍西徵到豫旺堡。碑基座邊長20.2米,寓意2002年建成。設九級台階,寓意紅色文化,源源久長。紅軍紀念碑的建立,是一個時代的標誌,寄託了黨和人民對西征紅軍的無限敬意,更希望紅軍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