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狀元碑園

豐縣狀元碑園

狀元碑園座落於豐縣黃樓,由前花園,垂花門,碑亭和碑廊組成,為仿清古代建築,莊重典雅、精緻堂皇,造型優美,是一處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景點。

簡介

狀元碑園座落於豐縣黃樓,由前花園,垂花門,碑亭和碑廊組成,為仿清古代建築,莊重典雅、精緻堂皇,造型優美,是一處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景點。

來歷

碑園因珍藏清康熙徐州狀元李蟠撰作書丹的碑銘而得名。碑園外,前花園內的“狀元碑園”四個大字熠熠生輝,一尊如墨如漆的靈璧磐石矗立門外更顯得碑園文化的厚重。

正門

 碑園正門為典型的清式垂花門樓。青瓦建瓴,雕梁垂青,古樸中透出幾分家院的溫馨。雙扇門漆成紅色,兩旁的四字聯語也漆成紅色,聯曰:“經傳道德、名重謫仙”。意在借老聃與李白顯揚李姓家世。此聯隸書,出自李鴻民先生腕。垂花門階石三疊,承建者孫統義先生曰:“此寓連升三級?”
進門,回首仰視,門樓內上懸一紅地金字匾額,上書“源遠流長”四字,為書法家孟昭俊先生手跡。

碑園構造

站在門樓下的青石台階北望,碑園中諸景物——碑亭、華表、迴廊、綠樹、紅花等,盡收眼底。碑亭位於碑園南北中軸線中間稍北的位置上,青石起三疊之台,將四角六柱的碑亭高高托起,有翼然欲飛之勢。亭為全榫卯木結構,上則青泥板瓦,飛檐翹角,下則樑柱交錯,雕繪精絕。迎門方向,懸一紅地橫匾,上書“狀元碑亭”四字,此乃中國書法報創辦者、徐州籍著名書法家孫方先生手筆。南向二亭柱,懸紅地金字聯牌,語曰:“隴脈綿綿瓜瓞維儒素,文人濟濟鑾坡獨風流”。撰聯為李從雲先生,書丹乃銅山老書法家孫鴻嘯先生。

狀元碑

亭內,“狀元碑”巍然而立。此碑的正式稱謂是《七公墓表》,那是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由李氏族人倡立,並由狀元李蟠撰文書丹的關於彭城李氏始祖七公的墓前碑銘。碑通高三米,蟠龍碑帽,桌台式碑座,四周雕以龍鳳花草,雖經三百年風雨,依然文圖清晰,古雅古拙。碑文四百二十六字,記述彭城李氏十餘世締造經營、繁衍生息、聚族而居、聞於一方的歷程。這是難得的家族資料,又是珍貴的書法刻石:文美、字秀、史實,可謂“三絕”融一的歷史文物。撫石而仰之,李氏與非李氏者,都會勾起歷史的懷念。

亭前,左右均為華表一柱。華表正側兩面,各鐫聯語曰:“北鄰華麓南繞河流川岳郁佳城應有白雲環泡水,世繼書香派延淮壖蘋蘩昭後代依然紫氣滿函關”;“奕葉綿延瑞應牛眠增鬱律,長松蓊蔚佇看鶴化復歸來”。這兩句聯語,皆由曾任福建莆田、仙遊、德化知縣的李洪籌撰述,而由曾經福建督軍兼省長的李厚基書丹。華表擁碑亭,正如綠葉襯紅花。
碑園偏後,東、西與北面,為一半環狀碑廊。赤柱青瓦,粉壁墨石,既嵌有李蟠《報母家書》,詩書墨跡,又嵌有彭城李氏傳世碑銘。
碑園西側還建有接待室,內設歷代李氏名人官職表,李蟠等人生平簡介,狀元卷及《徐州府志》入志人名錄。

歷史

“狀元碑”曾歷劫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推仆,折為兩截,後埋於土。直到三年前,族人集資集力,復發掘於屋基黃壤之下。去年,有樂農先生首倡,海內外李姓後人踴躍捐資,耗半年之功,狀元碑園得建於狀元故里。七公有知,可以告慰;李蟠有知,無復遺恨。文物光復,燭照一方,其意義又超越家族宗親之限,所以豐縣人民政府知狀元碑建成,即批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據悉,狀元碑園由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翟顯忠先生設計,徐州古建築家孫統義先生施工建築。舊料精工,如琢如磨,才達到了渾然一體、美輪美奐的工藝效果。文物等金,古建燦爛,非親臨不能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