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銳[開國少將]

謝銳[開國少將]

謝銳(1914-1987)原名謝忠厚,開國少將,江西省弋陽縣葛溪鄉湖西謝家村人,1914年6月出身貧苦農民家庭,4歲喪母,7歲放牛,11歲入村中私塾念書,課餘仍擔負家中部分農活。1929年10月,他投身革命,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成為弋陽八區的團幹部。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5月因病在南昌逝世,終年73歲。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謝銳 謝銳

(1914—1987)江西省弋陽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一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七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軍第三十三師五十九團政治處青年幹事,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三支隊五團排長、連長、宣傳隊隊長、營政治教導員,第二師六旅十八團營長,五旅十四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二師五旅十三團團長,五旅副旅長,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二十一師師長,第三野戰軍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裝甲兵參謀長,裝甲兵學院副院長,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生平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任紅10軍33師59團擔任青年幹事,紅10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鉛山縣少先隊隊部部長,1934年底被團縣委撤職,調任閩北分區少先隊部幹事。在三年游擊戰爭中,任金資貴特區委書記,閩北獨立師第4縱隊1支隊政治委員。挺出外線開闢新的游擊根據地,立足於民眾,時刻不忘做好民眾工作,運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粉碎了敵人的軍事清剿,在資光貴一帶堅持鬥爭。

在贛東北的土地革命時期,他先後隨方誌敏等二次進閩北,參加了艱苦而激烈的反“圍剿”鬥爭,為發展和鞏固贛東北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

任新四軍第3支隊5團排長、連長、宣傳隊隊長、營政治教導員,第2師6旅18團營長,第5旅14團團長。

孟良固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

任新四軍2師5旅13團團長,第5旅副旅長,華東野戰軍7縱21師師長,第三野戰軍第25軍75師師長。期間,他指揮部隊參加了震驚中外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固戰役、濟南戰役、渡江戰役。他在戰鬥中指揮果敢、身先士卒,勇敢頑強,為中國革命戰爭勝利和全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國後

任華東軍區裝甲兵參謀長,裝甲兵學院副院長,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

大事年表

1931年2月 謝銳積極回響贛東北紅色政權發出“擴紅”號召,在家鄉帶頭報名參加紅軍。同年9月,被調入紅十軍政治部通訊班任班長。 1933年1月 謝銳隨紅十軍離開贛東北赴中央蘇區。同年3月,他奉上級指示離開部隊,在閩贛蘇區的金(溪)、資(溪)、貴(溪)特區任團委書記。

1934年4月 調任閩北蘇區的鉛山石壠區團委書記。由於他工作成績突出,上級蘇維埃政府授予他“突擊”獎章。不久,謝銳因“擴紅”工作問題而蒙冤被當作“AB”團分子的嫌疑來審理,時間長達1年多。

謝銳 謝銳

1936年 他赴撫東分區工作。

1937年春 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後,他與同伴一道在閩北蘇區堅持了3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1937年10月 在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精神指導下,謝銳曾作為中共閩贛省的代表與國民黨地方政權代表進行談判,爾後將原游擊隊改編為抗日支隊,並率部赴鉛山石塘整編。整編後謝銳任新四軍3支隊5團2連連長。

1938年 春晉升為5團3營政治教導員。同年5月他隨軍部主力北上安徽,在皖南堅持游陸鬥爭。

1939年2至5月 被調至江南教導總隊學習。

1940年6月 調任新四軍2師6旅18團3營營長。

1942年3月 到蘇北,進抗大中華中總分校學習,同年12月結業。

1943年11月 謝銳任新四軍2師5旅4團副團長兼參謀長。

1945年3月 任新四軍5旅14團團長,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堅決執行上級指示,多次率部出色地完成戰鬥任務,痛殲日軍。

1946年7月 謝銳又調任5旅13團團長,同年10月晉升為副師長。

1947年4月至1949年1月,任華東第7縱隊75師師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文革”期間遭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迫害。“9·13”林彪自取滅亡後不久,謝銳平反昭雪、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1973年底至1975年8月 任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

1975年9月至1980年11月 調任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

1980年11月 退居二線,任省軍區司令部顧問。

1987年5月 因病在南昌逝世,終年73歲。

榮譽

1 1955年被授於少將軍銜

2 三級八一勳章

3 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4 一級解放勳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