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背景
本書採用敘述學和文體學的文本描寫與分析方法,研究晚清至20世紀30年代期間幾個主要階段的英語小說漢譯本,關注在話語和故事兩個層次上與接受語境和文學規約之間的關聯。這為翻譯研究,特別是小說翻譯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視角,並豐富了研究的層次。
章節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研究的起因與宗旨
2. 翻譯研究對於文本和文本以外因素的研究及方法論上的不足
3. 採用敘述學和文體學進行小說翻譯描寫研究的必要性和方法論
4. 結語
第二章
甲午戰爭之前英語小說漢譯本敘述文體研究
1. 故事內容的改造與贊助人因素
2. 敘述話語的重寫
3. 意識形態與人物形象的改造
4. 結語
第三章
甲午戰爭至民初英語小說漢譯本敘述文體研究
1. 從宗教典籍的漢譯看小說漢譯
2. 甲午戰爭之後小說翻譯的敘述文體特徵
3. 結語
第四章
1917年至1927年英語小說漢譯本敘述文體研究
1. 周作人早期的小說翻譯
2. 主張與實踐常常相左的時期--胡適等人的小說翻譯
3. 小說翻譯與原文藝術流派的體現
4. 結語
第五章
1928年至1937年英語小說漢譯本敘述文體研究
1. 從吳宓等人的翻譯活動看小說翻譯的變化
2. 廢除譯述習慣與文人社團的作用
3. 敘述理論的譯介和作用:以外視角理論的譯介和外視角敘述話語的漢譯為例
4. 結語
第六章
結論
1. 對早期文本和譯者作出較為客觀的詮釋
2. 對世紀之交的譯本和譯者作出較為客觀的評價
3. 對於新文學不同時期的譯者和譯本作出新的闡釋
4. 本研究的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