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詩論》原名《詩學通論》,初成於1932年底。1933年到北大外文系求職時,朱光潛向胡適提交的就是《詩論》,胡適看了大為讚賞,不僅聘朱先生為英文系教授,還邀請他到中文系講了一年“詩論”。北京大學中文系商金林教授此次發現的即是當年朱先生在北大的課程講義,油印大16開本,封面字為“詩論 七月五日裝成 近代文 附”,正文書名為“詩學通論”,每頁的邊側都印有“北京大學講義 文七四 G 出版組印 李校(或趙校、宋校)”的字樣。正文共七章,約10萬字。 《詩論》是朱先生的代表作,可以說寫了一輩子。這本講義對讀者而言不僅具有理論和審美價值,作為《詩論》的早期版本,它也是一個重要的文獻,對於考察朱先生的詩學理論發展和學術道路都具有重要的史料意義。研究文學(詩歌)、美學的人可與後來的版本比照,從中見出朱先生詩學觀念的變化、學術視野的拓展,以及語言上的千錘百鍊。編者對全稿進行了整理校訂,並寫了詳細的後記介紹《詩論》各個版本的演進和朱先生對“詩學”研究的畢生追求,可供研究者和文學愛好者參稽。
圖書目錄
校訂說明
詩學通論
第一章 詩的起源——歌謠(上)
第二章 詩與諧隱
第三章 詩的實質與形式(對話)
第四章 詩與散文(對話)
第五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
第六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
賦對於詩的影響
第七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
聲律的研究何以特盛於齊梁以後?
近代文
附
校訂後記
作者簡介
朱光潛,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美學,溝通了舊的唯心主義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溝通了“五四”以來中國現當代美學。著有《西方美學史》《悲劇心理學》《詩論》《談美》等。
書評
朱光潛先生最早在北大講“詩論課的講義,呈現名著《詩論》的最初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