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全文
三晨生遠霧①,五里暗城闉②。
從風疑細雨,映日似游塵③。
乍若飛煙散,時如佳氣新④。
不妨鳴樹鳥,時蔽摘花人⑤。
注釋
①“三晨”句:《帝王世記》載,黃帝於時天大霧三日。此句意為:大霧瀰漫了三個時日。
②“五里”句:五里外的城門也被濃霧所籠罩。闉:古代城門。
③“從風”二句:日光下,隨風飄灑的煙霧,宛如濛濛細雨,又似浮游於空氣中的微塵。
④“乍若”二句:忽然像飛煙一般散開,不時給人以新春怡人的驚喜。乍:忽然、突然。
⑤“不妨”二句:透過薄霧,可看到鳥在樹上鳴叫,而霧的時濃時淡,也使得摘花的美女時隱時現。
作品賞析
“三晨生遠霧,五里暗城闉。”這裡用了兩個關於霧的典故。《帝王世記》載,黃帝於時天大霧三日;《後漢書》載,張凱好道術,能作五里霧。詠物詩常引用有關故事,使得文字來得典雅些,這裡的意思也無非的說霧很大,持續時間長,流布地區廣。下面是對霧的具體描寫。“從風疑細雨,映日似游塵。”這兩句是寫霧隨風飄灑及映照日光情況。“疑似雨”,可以想見其形,還可以覺著有一種濕潤感,似乎還能聽到沙沙的聲響。“游似塵”,有如日影中看飛塵,微小的顆粒都顯得很清晰,而且還能感到輝光的閃爍。這兩句寫變化的情狀。霧總是飄忽不定、變滅斯須的。“乍”,剛。“時”,即時不時的意思。兩句寫道,剛剛像飛煙一般突然消散,一會兒又像春氣一樣勃然而興。前一句容易使人想起長煙一空情景,後一句又叫人想起春日佳氣多。真是千姿百態、變幻無窮。上面四句都是比喻,下面運用映襯的寫法。“不妨鳴樹鳥,時蔽摘花人。”“不妨”、“時蔽”,還寫霧的時淡、時濃,寫進“鳴樹鳥”、“摘花人”,就使得這霧景顯得更美麗、更動人了。透過薄霧,看到好鳥鳴樹;霧的時濃時淡,見得摘花美女時隱時現。這如夢如幻的情景,該會引發人們多少美好的意興和想像。如果說上面詠霧是輕描淡寫,後面這兩句就是絕妙的彩繪了。
這首詩寫霧,形象逼真而活脫,傳出了霧的形態美、意境美,亦傳出了觀賞者的興致。一首好的詠物詩,不僅僅要能摹形象物,更要能緣情傳神,此詩差可近之。作者還有一首同題作(“曉梅晦階前”),就顯得不及這首了。這首五言八句,對仗工整,平仄的變換除一、二聯間失聯之外,皆合乎近體格律。章法上首末二聯用賦,中間二聯用比,這種“一、二、一”的結構,也是後來律詩的常格。這首詩反映出五言律詩漸趨完整的軌跡。
作者簡介
蕭繹(508年 - 554年),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曾做過將軍、太守、刺史等官職,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稱梁元帝。梁元帝不但治國有方,而且還完成了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 、 《忠臣傳》 、《注漢書》 、 《周易講疏》 、 《老子講疏》 、 《全德志》 、 《江州記》 、 《貢職圖》等。《梁書·元帝本記》稱讚他:“博覽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思敏捷,無人能和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