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無翅昆蟲中,彈尾目和鋏尾蟲科的特殊感覺器。位於觸角基部稍後方的一對圓形或橢圓形的小型器宮,中部有細溝,在下面排列著十餘個包圍溝的大型真皮細胞,這裡有神經分布。這些細胞有吸水膨脹的性質,該器官可稱可濕度感受器(Marcus,1949)。同樣的其他無翅昆蟲體表遍存在感覺溝及原尾目的擬眼〔pseudoculus,或稱擬單眼(pseudocellus)〕。
相關內容
彈尾目昆蟲通稱為跳蟲或彈尾蟲,常有發達的彈器,能跳躍。體形微小或中等,長形或近圓球形。體長一般為1一3毫米,個別的種類超過10毫米。體色多樣,有暗藍黑色、白色、黃綠色、紅色,有些種類具有銀色等金屬光澤。體表光滑,或被有鱗片或毛。
口器為咀嚼式,縮入頭內,適於咀嚼或吸食。沒有複眼,每側由8個或8個以下的單眼組成小眼群,有些種類也沒有單眼。觸角絲狀,通常4節,少數達6節。在觸角後方和眼之前方有特殊的感覺器,有嗅覺作用,稱為角後器,其形狀與數目因種類而異。
胸部3節,一般都很相似,但長角跳蟲科的前胸退化,前胸背板甚小,合腹亞目的胸部與腹部密切相合,環節現象也幾乎不能見。足4節,脛節與跗節癒合為一,末端有上下爪各1個,有時下爪退化或消失。
腹部6節或更少,第1節腹面中央有一腹管突,或稱粘管,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保持水分的平衡。第3節與第4節形成彈跳構造,第3節有一小形的握鉤,第4或第5節有一分叉的彈器,常彎向前方,夾持在握鉤上。當跳躍時,由於肌肉的伸張,彈器猛向下後方,彈擊物面,使身體躍入空中,向前跳躍。無尾須,外生殖器不明顯。
變態類型為表變態,屬於比較原始的變態類型。其若蟲和成蟲除體軀大小外,在外形上無顯著差異,腹部體節數目也相同,但成蟲期一般還要繼續脫皮。脫皮最多可達50次。1年可發生數代。有孤雌生殖現象。
彈尾目昆蟲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常大批群居在土壤中,多棲息於潮濕隱蔽的場所,如土壤、腐殖質、原木、糞便、洞穴等。以腐爛植物質、菌類、地衣為主要食物,有些種類取食發芽的種籽和活植物,有的種類棲息於水面,取食水藻,也有一些種類棲息于海濱,取食腐肉,有極少數種類肉食性。此外,還有少數種類危害作物、蔬菜或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