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成分
西湖紅糖採用傳承兩千餘年的古法熬制,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富含有維生素和鐵、鋅、錳、鉻等微量元素,科研人員還從中提取了一種叫“糖蜜”的多糖,有較強的抗氧化、延緩衰老的功效。
生產製作
西湖紅糖的製作工藝早在漢朝就已經有傳承,工藝的好壞也是紅糖品質的關鍵,每道工序都影響著紅糖的甜度、口感以及色澤。砍、必須根部砍,甘蔗根部的糖份最濃;榨,充分利用工具,將蔗汁榨乾;濾,三道過濾工序,可讓熬出的紅糖沒有雜質;熬,把控鍋里紅糖的“水花”和“糖花”,拿捏好灶里的“火花”,可讓紅糖的口感與色澤更佳;晾,用木盆將熬制好的紅糖晾乾、冷卻,可讓紅糖留有原生態的木質清香。
榨汁
將新採收的甘蔗通過壓榨的方式提取甘蔗中的汁液。這其中甘蔗的品種和採收時間及採收方式對甘蔗汁的質量影響大。必須是在每年的冬至前後採收甘蔗,這時候的甘蔗水分最足,甜度最好。砍收甘蔗時必須往根部砍,砍得越深越好,原因在於儘量讓根部少露出泥面,以保證來年甘蔗不被霜凍。
熬制
熬制中主要看“三花”:“水花”、“糖花”和“火花”。將榨出的新鮮甘蔗汁進行熬制。
水花:甘蔗汁倒入鍋內,待汁煮開,鍋內的水分和糖分就開始分離,水分隨溫度的升高而漲起很大的水花,水花爆開後就揮發成水蒸氣。看水花階段需要隔三岔五的攪動,才能讓水分充分揮發。
糖花:水分揮發後,鍋內由青綠色轉為金黃色,糖花不停在鍋內漲起,這時候糖慢慢變稠,攪動的次數要逐漸增多,稍不注意,溫度不均衡就會燒焦,只要有一點焦味,紅糖就算熬制失敗。
火花:汁入鍋時要用猛火,將水分蒸發,待糖花上來,就要用大火和中火慢慢熬,最後收鍋時就要小火,滅火時要用乾淨的甘蔗渣堵住灶口,以便下一鍋甘蔗汁入鍋時可以迅速將溫度提升。因此控制火候也是熬制西湖紅糖的關鍵之處。
過濾
過濾就是在熬制過程中將汁裡面的小蔗渣通過濾布再輕篩,為了保證紅糖的純度一般需要過濾3-4次。
冷卻
紅糖出鍋時冷卻階段必須要有耐心,必須要用木製產品進行盛裝。如果用其它器皿裝,太快凝固,糖分不會均勻分布,太慢凝固,糖分會過度揮發。木盆裝好後,還需要不停的攪動,讓溫度慢慢下降,待溫度適中後便可打包晾乾。
主要功效
傳統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尤其適合月經不調、痛經和做月子的產婦,年老體弱、大病初癒的人飲用。
文化經由
據將樂縣誌記載,元光至元鼎年間(公元前134-111年),閩越王無諸、東越王余善在將樂境內先後建造樂野宮、高平苑、校獵台,作為遊樂、圍獵之地。因“邑在將溪之陽,土沃民樂”,“東越王樂野宮在是”,故擷取“將樂”二字得名。
相傳,明洪武年間冬至時節,明代皇帝朱元璋,遊覽將樂正覺寺後順流而下,觀賞兩岸風景。途經西湖村,遠見村內家家戶戶炊煙繚繞,靠近時整個村子瀰漫著蜜般的清香。太祖下船以問原由,此地農戶每年冬至前後都會熬制紅糖,以備家中、村中婦人都以此為養生之品。聽聞西湖紅糖補血、散淤、暖肝、祛寒的功效可解孝慈高皇后馬氏常年痛經之苦,便將紅糖帶回宮中。孝慈高皇后馬氏飲後神情秀越,穠而不艷,美而不驕,不再受痛經困惱。至此,西湖紅糖成為馬皇后不可替代的飲品,並得朱元璋賜名“皇糖”,恰此地水深潭多,“黃潭”由此得名。
明代中期,西湖村楊府迎來一件喜事――小妾懷上了孩子。楊老爺摸著小妾的肚子說:“如果為我府上添一公子,我請全村人吃米糕,而且請村里手藝最好的師傅熬最好的紅糖,做最甜的米糕”。十月懷胎,孩子臨盆,府內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楊老爺讓下人通知全村村民,明早來府上領米糕。從那以後,將樂縣黃潭鎮西湖村就加了一個習俗,只要在這一年裡有“添丁”的人家,正月十五這天就要請全村人吃“添丁糕”。
1935年閩西北將樂縣黃潭西湖村有一年輕小伙名叫蕭志廖,不滿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毅然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臨行前家裡把唯一的兩團紅糖讓他帶上做乾糧。後於1936年在江西瑞金一次戰役中英勇犧牲(有縣誌記載),被追認紅軍烈士;為此更給將樂紅糖添加了傳奇色彩。
同據將樂縣誌記載,1969年7月,將樂縣黃潭鎮建設“五七農場”,1974年6月改為五七大隊。1982年後,農村耕地承包到戶,農民發展果蔗出售。“五七”製糖廠的舊址還留存在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