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上山的路有兩條,一條在山的西面,當你發現路邊蔥籠的榕樹被隨風搖曳的柳樹取代的時候,眼前的山體倒映在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裡,觀景之旅也就開始了。沿著九曲橋穿過湖面,很容易就能看到上山的路。
這條路的石階較為平緩,沿途滿是植物,但不會擋住人的視線,慢慢往上爬,遠方的景色就開始逐一顯現出來。路邊不時出現涼亭和石桌,累了還可以休息一下。
另一條路藏在東南面的學校食堂附近,這條路較為陡峭,視野也不是特別開闊,但你如果喜歡挑戰的話也可以嘗試一下。
當你上到山頂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視野竟如此開闊,極目遠眺,整個柳州城區盡收眼底。西北面是工廠,有煙囪、成片的廠房和鋼鐵森林一樣的建築;西面能看到人民廣場、市中心,以及更遠處的鵝山,還有河東片區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建築群;東南面的古亭山高高聳立著,周圍一片青翠。
螺螄山頂上總是有涼風吹過,二層的涼亭的中央,那個標誌性的日晷盤建築似乎在講述著時光的故事。
前身
很多人並不知道,科大的螺螄山,曾經並不叫螺螄山。據河東一帶的老柳州人說,在廣西工學院遷到柳州之前,這座山的名字是“馬鹿蛋”。
“馬鹿蛋”和馬鹿山曾經是一個“系統”的,相傳“馬鹿蛋”北面的馬鹿山是一公一母,母的是最北面那座,公的馬鹿山就在後頭追,最後面這座圓圓的螺螄山,就是馬鹿下的蛋,三座山連成了一個整體。
相比馬鹿山,螺螄山植物茂盛且容易攀爬,當年住在河東一帶的居民經常會到“馬鹿蛋”砍柴燒火,這一習慣持續到了1984年。
那年,廣西科技大學(原廣西工學院)的校區開始逐步遷移到柳州,校園就圍著“馬鹿蛋”開始建設。隨後,螺螄山上的石台階也逐一建起,或許是師生們沒人知道它有個“馬鹿蛋”的乳名,而且這座圓圓的小山太像螺螄了,在給他起名字的時候,“馬鹿蛋”從馬鹿山的體系中分離了出去,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螺螄山。
估計當時師生們在起名時更沒想到的是,它還跟別處的山重名了。
不管怎么樣,螺螄山的名字就這么叫下來了,而且它似乎比別家的孩子爭氣,它的名氣變大了。
今世
廣西科技大學(原廣西工學院)開始在螺螄山下蒸蒸日上,整個校園文化也與之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
半山腰的涼亭是大學生藝術團聲樂隊和合唱隊練聲的好去處,每天清晨,他們就和鳥兒唱成一片。在山上,不用擔心會影響到他人,也不必害怕一個音唱破嗓了被人發現,正式演出的時候,他們總能把最好的歌聲帶給台下的聽眾。
山頂屬於瘋狂英語,熱愛英語的大學生早早起床,爬上山頂,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把英語喊出來,學習鍛鍊兩不誤。
說到鍛鍊,爬山也確實成了很多大學生每天的必修課。為了讓宅男宅女們走出宿舍鍛鍊身體,廣西工學院很多院系都有組織每天簽到爬螺螄山的規定,每天清晨和晚飯前,都能看到很多學生排成隊往山頂跑。
很多宅男宅女們對這一規定叫苦不迭,但是當他們真正走出校園以後,那些爬山的日子卻成了一個美好的回憶。
傳說
說到美好的回憶,螺螄山上每天難以統計的情侶數量也絕對能製造出無數的回憶。
在前面登山看景時忘記跟你說了,這座山上還有一個溶洞,學生們管它叫螺螄洞。從溶洞的一個洞口進去,可以從山另一邊的洞口出來。當然,溶洞裡沒有電燈,穿過中間一段路的時候,伸手不見五指這個說法絲毫都不誇張。這時需要勇敢些,再走數十步,就豁然開朗了。
這個溶洞在工學院的男生中有著這樣一個傳說,就是只要你牽著戀人的手,從洞裡穿過,將來便可以終成眷屬。
這個溶洞在工學院的女生中有著另外一個說法。新學妹進校時,學姐總要小心翼翼地告訴她們,千萬別跟自己不喜歡的臭小子去鑽螺螄洞,叫去鑽螺螄洞的都是壞學生,因為中途會害怕,不自然地就會拉住對方的手了,緊張時候產生的愛情不靠譜。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螺螄洞裡雖然也有石桌,但很少看見情侶進去。
到底這些說法哪個更準,我們無法考證,只是偶爾會有一些已經不是學生模樣的男女牽著手,來到螺螄山,問起來的時候,他們會說,“結婚了,回來懷懷舊,再穿一次螺螄洞吧”。
記者唐寅 文/圖 策劃:劉凱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