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背景
近年來專家們更意識到胸外按壓的質量問題是提高心肺復甦成功率的關健,2005年《心肺復甦指南》強調了胸外按壓的質量問題,強調用力按壓、快速按壓、使胸部充分回彈和儘量減少中斷按壓的時間。在國際論壇上,已有專家明確指出,恆定高質量的胸外按壓不可能由人工完成。機械裝置輔助的胸外按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
適應症
顧名思義,“薩勃”心肺復甦器主要用於急診臨床的由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嚴重創傷、電擊傷、溺水、擠壓傷、踩踏傷、中毒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驟停的患者。
儀器特點
a)快速有力的按壓模式能最大程度的改善血流動力學,其能效比可達95%
b)連續可調的按壓深度,可適用不同體型患者,可最大限度減少損傷並保證有效的按壓深;
c)每分鐘100次恆定的按壓頻率,可確保恆定高質量的胸外按壓;
d)按壓深度的指示,可根據每個患者胸厚,自動指示需按壓深度;
e)安裝快捷、操作簡單,由人工心肺復甦轉換為機械復甦僅需10秒鐘;
f)可同時進行電除顫或監護,互不干擾;
g)設備被污染後便於清洗消毒;
心肺復甦機PK標準CPR
CPR是採用胸外按壓的方式,以心臟擠壓形成暫時人工循環並誘發心臟的自主搏動,以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是針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一種搶救措施。1960年Kouweuhoven[1]首先報導了套用胸外按壓壓迫胸骨和脊柱間的心臟而泵血救治心性猝死者成功。此後,標準CPR在國際上一直備受推崇。但長期以來,標準CPR下的患者血流灌注並不理想。有人認為,即使接受正規訓練的CPR手法,也只能提供正常血供的20%~30%,也僅能使頸動脈搏出量保持在6.67~13.3kPa(50~100mmHg)。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人工CPR操作者容易疲勞,需要2名以上操作者合作,期間不可避免地中斷按壓降低了復甦效果,而且容易受操作熟練程度等人為因素的影響,也使標準CPR的有效性受到影響。另外,胸外按壓時還需配合人工呼吸,而常規的呼吸機控制呼吸模式很難與胸外按壓協調一致。因此,《2005國際心肺復甦與心血管急救指南》強調了按壓質量問題: 強調用力按壓,快速按壓,使胸廓充分回彈和儘量減少中斷按壓的時間。在國際論壇上,有專家指出, 恆定高質量的胸外按壓不可能由人工完成,機械裝置輔助的胸外按壓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經過臨床實踐、研究結果表明,心肺復甦機CPR搶救成功明顯高於標準CPR組,心肺復甦機比人工徒手操作具有獨特的優越性。
與標準CPR相比,心肺復甦機具有以下優點:
(1)胸外按壓頻率、按壓幅度均等,按壓幅度可調,真正達到有效按壓。
(2)按壓與放鬆時間相等,心臟收縮期與舒張期之比可達到50∶50。
(3)按壓方向與胸骨垂直,位置固定。
(4)通氣與按壓協調,每按壓5次後有1.25秒的換氣延遲,使心臟按壓和換氣自動最佳配合,而且有利於CO2的排出,無低氧和高碳酸血症,避免呼吸性酸中毒[5]。
(5)進行心電監測、心電圖、電除顫等操作時不用停止按壓。
(6)不易疲勞,可連續不間斷的進行CPR,節省人力。還有報導使用心肺復甦機進行CPR發生肋骨損傷和氣壓傷的機率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