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薛黛,女,1966年4月12日出生於內蒙古錫林浩特,河北昌黎人。丹東市青年美協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主要參展獲獎作品有《點紅》獲全國風俗畫大獎賽榮譽獎,《花木蘭》入選赴日本藝術交流
展,《荷花仙子》獲全國“明星杯”書畫大獎賽銅牌獎,《除夕晨》曾入選遼寧省慶祝建國35周年美展。辭條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欒生姐妹
走進北京國小畢業以後,薛墨和薛黛一同考人錫盟師範學校藝術系.同班同學中有比她們大十來歲的,但她倆始終是班上畫得最好的.師範畢業以後,薛黛在市民眾藝術館創作。
薛黛是被妹妹吸引著來北京的。北京作為一個城市,它的老北京味,甚至市井氣在薛黛眼裡都是親切的,薛黛會覺得蹲在牆跟下曬太陽的老頭挺像自己的父親,而鄰家的女孩怎么也跟自己的女兒一樣可愛,說薛黛不
薛黛(姐姐):“我來北京真是受到我妹妹的感染,當時我看到她那么自由地畫畫,心裡羨慕極了。我回到丹東就去說服我的父母、哥哥和愛人,我的阻力比薛墨要大得多,因為我當時在民眾藝術館,也是地方優越的單位。做母親的決擇對一個家太重要了,因為有孩子一時半時下不了決心。我先是半個月、一個月地往北京跑,等真正離開時,我都不敢跟孩子說再見,我知道這一去不知道會怎么樣,結果半年沒有看到孩子,也不能看見孩子的照片,我把它們都藏起來,我怕我見到就難受。
在北京畫畫,我一開始就喜歡畫寫實的孩子,那是我記憶中的生活。草原的草、花、天真的小寶寶,我把這些拿到我的畫中,怎么畫,我都特激動。可激動了一會,我就開始不踏實了,畫出的孩子全是憂怨的,一點喜氣都沒有。我愛人來信說你怎么不來個電話,我不是不想打電話,我怕我聽到他們的聲音我會哭,我愛人當時的工作不錯,讓他離開實在難為他,而我來北京他始終沒有反對,對於我的事他從來都是:你決定好了就做吧。再怎么難他也想法周全,後來,當我終於賣出畫夠吃夠喝了,馬上就讓他們來了,雖然孩子爸爸有思想準備我這裡條件差,但還是沒想到有那么差,他放下背包找到一個800元的工作,就去上班了。而當時就是這800塊錢對我們一家也頂大事了,從孩子和她爸爸來的那一刻,我幸福的生活就開始了。我畫的“孩童系列”一天比一天賣得好,明年我要去新加坡辦展。其實對方邀請的是我們姐妹倆,但是要求薛墨畫一些好賣的古典畫,可薛墨說要讓她回到她曾經走過的路,肯定無法找到感覺,她拒絕了,她就是這樣理智跟著感性走。” 性格決定命運,姐妹倆的母親說妹妹薛墨是跑腿的命,而姐姐薛黛坐享其成。薛黛不像妹妹鋒芒畢露,她山水不顯地將生活處理得特別和諧,而她就在這和諧之中踏實而沉穩地自行其事,她很知足,她很知足,也很自知。
創作聯展
2006年4月29日,由『畫界』雜誌和新加坡客藝廊聯合主辦的《經典十年》美術創作聯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參展的13位畫家有:李秀實,靳埭強、胡永凱、閻平、魏小明、馬澤霖、田旭桐、燕婭婭、田忠泉、薛黛、方向、張東紅及賀春業,他們分別來自中國各地,年齡從38歲至70歲,他們學習美術的背景雖各有不同,卻秉承了東方文化的修養底蘊,共同擁有激昂的藝術創新欲望。他們各自以不同題材、技巧展現了藝術家對東、西方藝術的認知,他們的創作,融匯了東
、西方文化碰撞而產生的藝術探索和表達。 過去十年來,這13位藝術家在國外舉辦過多次展覽,進而成為專業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深受中外喜愛藝術的人士收藏,說明了他們的創作不僅成功地跨越了不同文化疆界,亦兼俱了藝術及市場價值的雙重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