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岳口國小創建於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2007年3月,岳口國小由完小校升格為單列校。學校先後被評為漳

優美的育人環境,開拓創新的師資隊伍,使岳口國小成為造就新型人才的搖籃。
歷史前沿
岱東國小堂是現今岳口國小的前身。據了解,此幀照片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幀漳州國小師生合影照,對研究清末民初漳州國小教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實物史料,和前面所提及的《漳州府中學堂官師生合影》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為此,筆者將它捐獻給漳州市圖書館。
漳州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文風鼎盛,人傑地靈,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以來,歷代“書院之建為獨厚”。創辦於唐景龍元年(公元707年)的“松洲書院”,由陳元光之子翰林學士陳晌執教,是我國創辦時間最早的書院之一。宋紹熙年間,朱熹知漳時,“篤志學校,提倡儒學”,漳州學風日盛。及至明清,漳州士民好學成風,府縣競相創建書院,達官名儒無不以講學傳道為盛事,據史志載:明清兩代,漳州登進士者達669人,這在全國其它地區是不多見的。
清末,書院、私塾、學校等均歸知州(府)或知縣管轄。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11月)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國小學制9年,其中初等國小堂5年,高等國小堂4年,國小堂實行四、三、兩等制”,漳屬各國小堂實施該項學制。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宣布廢除科舉,停辦書院,倡辦新學。漳州出現了新式學校,其教材“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史為基”,課程設有:中國文學、算學、歷史、地理、格致、圖畫、體操等。
清末民初,漳州地區既有州(府)儒學,也開始出現教會辦學、華僑辦學、私人辦學等。“岱東兩等國小堂”是在清末年間由鄉紳蔡潮初發起籌建並擔任首任校長。(據漳州文史資料第二十一輯候東盛文章《我所知道的漳州東嶽廟》載:岱東國小堂的創辦時間為1900年,筆者走訪岳口國小,該校提供的創辦時間為1918年。)蔡潮初(即照片上第二排左起第十四人),別號略庵,民國時期漳州著名工商業者蔡竹禪的父親,為晚清拔貢,不任官職,居家精研醫學,醫術精湛,為“東廂三大名醫”,為人喜行善事,常資助孤寡無依者,聲譽甚好。民國《二十一年度龍溪教育》載:“岱東國小設於東門外岳口,學校一面接近鄉村,一面毗連商肆,校舍系拔用岳廟一部,以後陸續改建,略敷套用。”1951年土改時,整個東嶽廟擴充為岳口國小,學生人數從創辦初期的三、四百人增至千人左右。現學校大門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德牌坊”為原東嶽廟遺存。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漳州市第四屆綠色學校,漳州市德育先進校、漳州市先進教工之家、薌城區“文明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