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蕭紅墓畔口占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
創作背景
蕭紅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淺水灣,年僅31歲。詩人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他因宣傳抗日而被捕入獄,並受傷致病。1944年作者雖已獲釋出獄,但祖國山河破碎依舊,作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作者前往淺水灣探訪蕭紅的墓地,這首詩是作者在蕭紅墓前憑弔時的口占之作。
文學賞析
此詩題作“口占”,似乎是詩人在墓地即目所見,出口成章,沒有經過長期的思索和醞釀。看過詩題,再看詩篇本身,短短四行,既無沉痛的語言,也不見淚水的痕跡,給人的印象並不強烈。倘若知道了詩人和被憑弔者蕭紅特殊而不幸的遭遇,那么就會有別樣的感悟了。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詩篇緩緩而起。沒有過頭的形容和修飾,顯得極其平實、自然,“六小時”說明時間之長,“長途”說明距離之遠,“寂寞”既是詩人其時其地的實際感受,又是詩人長期以來心境的真實寫照,推而廣之,它又何嘗不是蕭紅不幸的原因所在。第二行“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為詩篇帶來了一線亮色,蕭紅愛花,也常在作品中寫到各式花卉,如今送上一束鮮艷的山茶花,不就是對死者最大的告慰。
這首詩藝術上的特點是:詩句採用口語,質樸且明快;敘述十分簡潔,卻能讓細膩而又深沉的感情從中自然地抒示出來。
名家點評
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蓉《大學語文(B版)》:“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在蕭紅墓前,詩人應該內心有一些和蕭紅的對話,但此時已無須說出。“我”的“等待”與“你”的“臥聽”,“我”的“長夜漫漫”與“你”的“海濤閒話”兩相對應,這是“生”和“死”的對話,“生”的艱難的行走還要繼續,而“死”則是永恆和安詳的,短短的四句詩蘊含著詩人對生命的思索和慨嘆。
山東工商學院社科部副教授孫維屏《中國新詩名作賞讀》:詩人對他早年的誇飾傾向有所節制,隱喻的運用和詩人對人生的洞察結合得異常準確。本詩語言樸素洗鍊,明白如話,而又富於質感、充滿暗示,標誌著新詩語言的成熟。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修己《中國新詩鑑賞大辭典》:有人評李金髮和戴望舒時,稱戴的民族傳統文化修養,遠遠高於李。從《口占》一詩所具有的古典詩詞的意味來看,這種評價不是沒有根據的。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年),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縣( 今杭州市餘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徵派詩人影響。其作品有《望舒草》、《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