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學習經歷
董秋農(1910~1939)原名董萬豐。出生於金州(今大連市金州區)二十里堡韓家村。少年時曾在二十里堡私立國小讀書。
1928年在旅順二中讀書時,為反對日本統治、隨便開除中國學生等暴行,組織領導學生罷課,拒不返校複課。
1929年轉入北平(今北京)一所中學學習。
1933年考入日本神戶商業大學經濟系。留學期間,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思想,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有了理性認識。
1937年1月畢業回到家鄉。
參加革命
董秋農回鄉後,看到家鄉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統治下,人民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決心創出一條救人民於水火的道路。有次他看到其妹在談論吃穿,竟生氣的說“國都快不沒有了,還講究什麼吃穿?!”後來在其大姐的支持和幫助下,瞞著年邁的父母,秘密出走,矢志不移地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
1937年3月,他寄身山西省太原西北實業公司當雇員,待機尋找共產黨。“七·七”事變後,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線。他認定八路軍是真正抗日救國的隊伍,與好友張有萱接連2次去八路軍太原辦事處,要求參軍,因他是畢業於日本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均未成願。
1937年9月,他第3次來到八路軍辦事處,向接待他們的南漢宸同志慷慨陳詞,力訴為報效祖國而歷盡千難萬險、尋找革命隊伍之經過,表達願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一切之決心。南漢宸經請示當時正在太原工作的周恩來副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當即批准他入伍並給他們發了去延安的介紹信。
董秋農入伍後,被分配到八路軍總部敵工部,從事蒐集、翻譯日文資料工作。他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夜以繼日,將蒐集和查閱的大量日文資料,及時準確地翻譯出來,為指揮員分析敵情和作戰部署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還經常利用工作之餘,編寫對日軍的宣傳材料,並親自刻寫、印刷、散發、張貼。行軍中,他抓住休息時間寫標語,搞宣傳。到了宿營地,又不顧疲勞,翻山越嶺到村莊蒐集資料。
董秋農專心致志的工作精神,在部隊中傳為美談。一次朱德總司令輕輕走進他的工作室,見他正聚精會神地伏案譯文,就依在床頭等他,可董秋農竟好久沒發現。直到翻譯完畢伸個腰的時候才發現朱德總司令早已等候他多時了。為此,受到朱德總司令的稱讚。
1938年,董秋農經朱德和彭德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組織選派他參加八路軍總部巡視團,到冀南平原深入部隊檢查工作。入秋,他被派到肖華所率部隊(駐冀魯邊地區)。
10月,八路軍成立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師級建制),他被任命為政治部敵工部部長。當時冀魯邊地區發生旱災,日軍又即將開始“掃蕩”,環境十分險惡。但他鬥志昂揚,不怕艱難困苦,始終和戰士同甘共苦。
看到部隊條件艱苦,他就經常寫信給在家鄉他最信任的大姐,讓她回信時多帶點東西來還有錢,說他這裡的朋友多,總是不夠用。而他的大姐也始終冒著殘酷殖民統治的危險,默默的滿足他每個要求:毛毯、大洋甚至還有吃的都源源不斷的送往了不知名的每個地方。因為來往的信件中她早就能體會到,她的弟弟是在做大事。他享受幹部待遇,但卻把配給他的勤務員主動辭去,送到部隊需要的崗位。
他生活儉樸,從不擺知識分子架子,戰鬥時身先士卒。作戰時宣傳我軍政策,瓦解敵軍鬥志,他建議部隊官兵學喊“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等日語短句,得到了挺縱領導的大力支持。為了使部隊迅速學會對敵喊話,使其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他下連隊親自任教,親自上戰場對敵喊話。在當時沒有擴音設備的條件下,他採取到作戰前沿領喊,甚至抵近敵人喊活的辦法,使戰場對敵喊話的效果大大提高,產生了動搖敵軍士氣,瓦解破壞敵偽軍戰鬥力的作用,為部隊奪取戰鬥勝利起到重要作用。
在對敵作戰中,曾有9名日軍聽到他的喊話後,到我軍陣地投降;因聽到他喊話而投誠的偽軍更多,僅偽軍官就有數十名。
1939年10月,董秋農所在部隊奉命伏擊途經山東陵縣陶家一帶的日軍,作戰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9歲 。
人物紀念
1945年6月17日,毛主席、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和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各界人士在延安隆重召開追悼大會,追悼董秋農等中國革命烈士。董秋農的名字分別載入黨和軍隊的名錄中。60多年來每年的清明節,在董秋農烈士墓當地的學生和百姓都自發前去祭掃憑弔,他的事跡一直流傳到現在,而且現在的小學生還會傳唱當年歌頌他的民歌。
1998年4月,中共金州區委、金州區政府將董秋農烈士遺骨從山東陵縣遷回故里,重新葬在金州區烈士陵園,並立碑以銘其忠貞報國之志。1998年8月,中共大連市委、大連市人民政府將董秋農塑像敬立在大連英雄紀念公園,以彰表他為爭取民族解放英勇戰鬥的革命精神。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