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董理安(1917—1945),乳名銀柱,山西省清徐縣劉村人。
相關事件
1924—1932年在劉村和同戈站上國小。
1935年在太原平民中學讀完國中後,進入太原成成中學讀高中。
1936年娶妻吳雅琴(秀桃)。
1937年底投筆從戎後不久,女兒彩雲(艷秋)出生。
1937年10月參加成成中學師生抗日游擊隊後,北上抗日。戰鬥在晉西北和綏遠大青山根據地。
1940年在晉源縣讀高小時參加革命。
1945年9月在綏遠犧牲,為民族解放獻出年僅28歲的生命。
董理安出生在一個耕讀之家,父董玉聲為人正直,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信念辦事。母親張月娥樂善好施,經常幫助孤寡老弱,妹妹銀蘭嫁於本村郭承基,弟弟治安(正心)。
歷史評價
參加成成中學師生抗日游擊隊。太原成成中學師生於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後,疏散到清源縣城。在共產黨的支持下並經周恩來批准,於當年10月10日在清源臨時校址成立成成中學師生抗日游擊隊。已是“民先”隊員的董理安加人了中國共產黨,被任命為第三中隊隊長。同年11月5日從清源出發,經東於和交城的東社、沙溝等地,於11月下旬到呂梁下神頭村與八路軍會合。
戰鬥在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7年11月25日成成中學師生抗日游擊隊,整編為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戰總會)游擊第四支隊。他被任命為三連副連長。各連正連長都是上級派的經過長征的幹部。1938年初,四支隊開赴八路軍120師指揮部駐地嵐縣縣城,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打擊日寇。收復寧武、神池、偏關、河曲、保德、五寨及岢嵐等七座縣城,殲滅1500餘人。5月6日駐防偏關的三連在下水頭又給日軍輜重駱駝隊以沉重的打擊。
開闢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1938年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四支隊642名指戰員於八路軍120師主力部隊一起組成2000多人的八路軍大青山支隊(由李井泉指揮,又稱李支隊),董任連副連長。8月初從五寨北上,經神池過長城進人敵占區,通過敵人封鎖線到達境內,在此遭遇約5000日軍三面堵擊,部隊突圍後轉移到偏關。修整後,四支隊從右玉郭渾河,由殺虎口以東越過長城二次北上,並取得了大勝利,開闢綏南抗日根據地。10月上旬,四支隊三連押運冬衣,到達大青山支隊司令部駐地。同時準備粉碎敵人的冬季大掃蕩。為建立政權、籌款、籌物,開展艱苦細緻的民眾工作。
深入虎穴,為黨做特工。1939年初,中共綏遠省委調董理安到偽蒙古軍防共第二師做特工,化名吳建勛。以師長韓伍的文書職務為掩護,機警巧妙地為八路軍人員開具通行證,為根據地購買藥品和軍需物質。同時,採用多種方法瓦解偽軍。1940年在他協助下師長韓伍率領部分部下加入抗擊日寇的行列。做特工期間,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嚴守紀律、臨危不懼、機智勇敢、忠於抗日事業的高尚品德。
為國捐軀,獻出寶貴生命。1945年夏,他受指派到蒙古人民共和國執行任務。9月間,董理安一行七人回國,由百靈廟出發向東尋找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當到達陶林北部堂地村東面的楊貴村住下,有二三百拒不投降的日軍,於次日拂曉前包圍了該村,在發生激烈戰鬥中,終因寡不敵眾,董理安等三人壯烈犧牲,為祖國的民族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任團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