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葛昕(1542-1602),字幼明,號龍池,臨邑德平人。葛昕出生於河南督學府中,五歲開始學習孝經,九歲能制舉文,十歲讀通鑑,十二歲入太學讀書。十三歲母親丁宜人去世。從此,一直跟隨祖父葛守禮生活。
人物生平
嘉靖四十年(1561),19歲的葛昕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以文章著稱當時,受到曾督學的極力稱讚,認為葛昕一定能考中。但是,因為葛守禮得罪了奸相嚴嵩,遭到陷害後回鄉避禍,主考官不敢錄取葛昕,葛昕名落孫山。三年以後,葛昕再試,仍然是榜上無名。葛昕嘆道:“我屢戰不中,緣無典故?”從此埋頭編寫《通鑑人物要編》五十卷。隆慶元年(1567),葛守禮再起為戶部尚書,葛昕隨祖父又到北京讀書。半年以後,葛昕的父親葛貞愨不幸病故。此時,朝廷里發生正、副宰相爭權風波,葛守禮搞的農業改革受到阻礙。葛守禮以:“壯子客死,恐傷老母心。”上疏辭官,攜葛昕返回德平老家。不久,葛守禮母親又病故,葛守禮在一年之內痛失老母壯子,心情極度鬱悶,幾乎不能自持。葛昕毅然協助祖父處理了曾祖母的喪事,讓葛守禮感到一絲欣慰。
隆慶四年(1570),葛守禮再起任刑部尚書,葛昕再一次跟隨祖父到北京讀書,準備第三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葛守禮的好友、文淵閣大學士、宰相高拱說:“賢孫磊落奇偉,宜令試吏。”葛昕內心迷戀科舉,卻又無法違逆高拱的一片美意,被朝廷任命為中軍都督府都事。隆慶六年(1572),葛昕調任太僕寺丞,提督庫藏,協理西堂事,受到太僕寺卿王世貞的極力讚揚。萬曆三年(1575),葛守禮受到張居正的排擠告老還鄉,葛昕請假伴護祖父再一次返回德平老家。萬曆四年,葛昕返回太僕寺丞任上。萬曆五年,調任戶部陝西司員外郎。萬曆六年(1578),葛守禮病故。葛昕回鄉奔喪,以長孫身份主持了祖父的喪事,並丁憂守制三年。萬曆九年(1581),葛昕任工部都水司員外郎,奉旨培築永陵。葛昕上書六條措施,受到工部尚書曾省吾的大力支持,神宗皇帝下詔批准。萬曆十年,培築永陵的工程完工,節省費用一半多,葛昕晉升都水司郎中。萬曆十一年(1583),葛昕改任屯田司郎中,奉詔出使臨清。
萬曆十一年九月,神宗皇帝親自到大峪山替自己選中一塊風水寶地建定陵,下詔葛昕晉升一級官職,負責督建定陵。葛昕上書十四條,開工納事四十一條,神宗皇帝下詔批准。萬曆十二年十一月,定陵破土動工。葛昕風餐露宿、不辭辛苦,全權調度定陵的一切事務。以前,建陵需要先製造一批車輛運輸石料和木材,既費工又費力,葛昕改革用唐梯運輸,大大提高效率,節省巨資。以前,建陵的工匠都是從滇黔兩地徵調,因路途遙遠,花費巨大。葛昕改為賑災的方式,招聘京城附近的工匠,既救濟了受災百姓,又節省了巨資。以前,所需的木材都是使用雲貴兩省的名貴杉木,不但耗資巨大,還無法保證供應,葛昕徵調官府沒收的五台山紅松代用,節省巨資。建陵原計畫使用木炭四千萬斤,葛昕精打細算節省四百三十萬斤等等。萬曆十三年(1585),神宗皇帝親臨現場閱工,賜葛昕花幣、白金。萬曆十六年九月,神宗皇帝再一次親臨閱工,賜葛昕花幣、白金、大紅織錦雞官服和御酒。定陵修建歷時五年,神宗皇帝先後十五次賜賞花幣、白金等物。葛昕與修建定陵的大小官員、工匠民夫同甘共苦,將神宗皇帝的賜賞分與眾人共享。萬曆十六年(1588)十月,葛昕晉升尚寶寺卿,仍負責建陵。萬曆十七年定陵完工以後,定陵的規格和質量都不次於永陵,所花的費用僅是永陵的六分之四。為此,神宗皇帝非常生氣,要追究以前建造永陵官員的責任。大學士李廷機記載的“茲費未三分一,用乃大省”。是正確的,與史料相吻合。
海內鉅公宗匠
萬曆十九年(1591),葛昕因祖母年老,請假回鄉侍奉祖母。第二年,葛昕的弟弟、檢討葛仲明病故北京任上,葛昕竭盡全力出資處理了弟弟的後事。萬曆二十一年(1593),葛昕的祖母又因病去世,葛昕悲痛萬分,因此失去了重新回北京做官的念頭,請長假在家中處理家事。葛昕晚年在家鄉整整生活了十年,他先為祖父葛守禮建了墓道碑和神道碑,為父親葛貞愨修建了瑩樓,又為祖父、祖母、父親修了志傳。主持叔祖光祿寺監事葛守貞的喪事。然後,又專心輯家訓、修族譜、抄錄四體摘要、輯東山論草等等。這期間,葛昕與邢侗締結為親家,他的女兒嫁給邢侗的次子邢王稱。萬曆二十九年(1601),葛昕請人主持為子侄們分了家。萬曆三十年,葛昕患病去世,年僅60歲。禮部尚書兼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于慎行題寫了“海內鉅公宗匠”碑銘,並贈送了輓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