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將軍傳

圖書簡介

作者: 段雨生,趙酬,李札華 著
出 版 社: 遼寧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3-1
  • 字數:
  • 版次: 2
  • 頁數: 456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2
  • 紙張:
  • I S B N : 9787205065423
  • 包裝: 平裝
定 價:¥38.00

內容簡介

葉挺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他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追隨孫中山革命,參加國民黨和粵軍,為保衛孫中山,打倒軍閥,統一中國進行了英勇的鬥爭。1924年,他在蘇聯留學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參與組建共產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為培養這支勁旅和支援廣東西江農民運動,作出了重大貢獻。北伐戰爭中,他率領獨立團斬關奪隘,屢建奇勳,為四軍贏得“鐵軍”稱號,他本人被譽為“北伐名將”。大革命失敗以後,他率部隊參加領導了南昌、廣州兩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失敗以後,他遭到國民黨的通緝,又在我們黨內受到錯誤清算,因而憤然出走,在國外和澳門過了十年流亡生活。抗日戰爭時期,他又參與組建新四軍,出任軍長,深入敵後,對日作戰。但又在皖南事變中蒙受不白之冤,被關進牢房。抗戰勝利後,他被營救出獄,卻又在赴延安參加整軍會議途中,墜機殉職。葉挺一生中有過許多輝煌勝利,也遭受過許多失敗挫折。他隨著時代的前進而前進,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無比堅定,無比勇敢。他那臨大難而不懼,臨大節而不苟的崇高品格,尤其令人感佩。

作者簡介:

段雨生,1929年生,吉林臨江人。1947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編輯、記者、文藝創作員、廣州軍區政治部創作組副組長等職。1984年離休。曾參加《星火燎原》和總政治部主辦的《解放軍30年徵文》編輯丁一作,並任廣州軍區徵文組組長,為老一輩單命家代筆撰寫和編輯了大量回憶錄。創作有大批散文、特寫、小說和報告文學,發表於各報刊。已出版散文集《邊境散記》、報告文學《歐陽海》、長篇小說《長白風雪》等書。1994年因病辭世。曾榮獲解放獎章、勝利功勳榮譽章。

目錄

序 風雨同舟戰友賢
上編 浩氣展虹霓
 頑童淘,為父好操勞
 童年就知愁,盼梨熟
  我家的稻穀,為什麼要送給人家?
 書中哪有黃金屋?逃離書屋編鳥屋
 人要上進葉上挺
 講岳飛、說香港,新派教師新思想
  汝有何功德?端坐享煙火
 縱身上供台,菩薩鬍鬚揪下來!
開除學籍父著忙,快快去圓房!
 男兒何不帶吳鉤
  保送額已空,能否變通?
  陸軍預校結同窗,武昌街頭講興亡
  道德為旨悟當先,論辯《新青年》
  家母辛勞慈且賢,兒貧入葬難
  貧寒族親遠,笑面不借錢
 中山元帥警衛團
  鄧演達,薦葉挺,鄧鏗喜相迎
  蔣介石,搭船走,臨岸尋花柳
  司令既擁兵,總統調遣何須聽!
 總統府前突圍戰,國母竟流產
勤跑姑娘鄰居家,“欲擒故縱”用兵法
黃春賢,探夫失意間
 為黨創武裝
蘇軍教官刮目看:葉挺將才未可限
陳獨秀,管分配,名單一讀很乾脆
黨要指揮槍,葉挺當團長
強化軍訓近極限,兵精須苦練
 拍馬整乾坤
  豪紳民團襲農協,率兵去解決
 “天靈靈,地靈靈”,遇見葉軍全不行!
 老蔣軍中鬧共產,全趕!
 北伐先遣戰江南
  酷暑遠征行路難,五嶺九峰山
  竟以一團勝四團,葉挺威名傳
  佯攻相機變主攻,率軍入醴陵
  先鋒勇士多死傷,火線擴軍忙
  強渡汨羅克平江,越戰兵越強
  北伐將領多畏難,再點獨立團
 壯歲旌旗擁萬夫
 請嚮導,涉險道,奇襲汀泗橋
  破竹乘勢兵不停,抗命取鹹寧
  健兒血戰賀勝橋,吳帥棄車逃
  戰士城垣半死生,寵將稱入城
  坑道督軍掘進忙,揮師下武昌
 昨夜西風凋碧樹
  共產將士作犧牲,流芳怎不行?
 “牛打天下馬作官”,葉挺升遷難
  總司令,青紅幫,皆為政變忙
  “五大”會議警衛森,乎叛夏斗寅
 前波未平後波生,“討蔣”亂了營
 葉、賀聯兵鬧南昌
 得知起義葉第一,九江軍情急
  “倘若兵暴不成功,最好別發動”:
“起義計畫快普及,無法守機密”
賀龍表態最明朗,僅是沒入黨;
若有意見跳起爭,恩來知葉挺
賀龍打響第一槍,義軍奪營房;
葉部猛攻敵亂套,忙吹“敬禮號”
朱德“留客”笑微微,榮臻鳴槍嚇發奎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馬不拖碾強牽來,前頭跑了蔡廷鍇
主力迷路兵不足,忙把長槍發伙夫;
伯承見過將領多,葉挺臨陣最沉著
湯坑折兵過一師,飯是哭著吃
敗走流沙護周公,起義留火種
工農紅軍總司令
葉劍英,巧周鏇,保住主力教導團;
南昌兵敗廣州來,任憑黨安排
今天舉事昨日到,敵情我況怎知道!
李雲鵬,帶人槍,先除坐探朱勉芳;
張太雷,到營地,宣布廣州大起義!
葉司令,率兩連,敢繳敵軍炮兵團;
廣九站,攻不下,調炮幾發就轟垮
長堤軍部火力強,擒賊未擒王;
轉攻為守葉主撤,外行沒通過
敵軍反撲已合圍,書生仍開會;
水溺、活埋報復狂,葉挺再逃亡
下編 斷雁叫西風
莫聽穿林打葉聲
起義失敗搞“清算”,葉挺遭批判
樓台近水時沐猴,冤訴向誰投!
欲將沉醉掩悲涼,柏林苦流亡
料峭春風吹酒醒
撿食棄菜不自哀,尚思起義攻炮台
老蔣下毒手,法律依據何須有!
 抗倭火連天,兵家日月閒!
 何妨吟嘯且徐行
 兩間餘一卒,荷戟不彷徨
  福建扯旗喊“討蔣”,兵來無人擋!
 “何不以鹽換山貨”?葉挺善“教唆”
 但用東山謝安石
 游擊隊,蔣頭疼,陳誠保薦事準成
  北上延安談國事,只聽“軍長”無“同志”
  爭得編制和糧餉,買馬招兵忙
  “蔣公好龍”亦是假,葉挺真風雅
  游擊健兒鐵錚錚,瘦骨帶銅聲
 將軍何事鎖眉頭
  東進、南下大問題,葉、項生分歧
  項受局限、葉脫黨,決策受影響;
  葉主軍事、項抓黨,中央好主張
  名將回鄉打游擊,國共雙方不同意
  周恩來,送葉挺,解決爭端上雲嶺
 雲嶺山中雨初晴
  周恩來,善安排,皆向軍長敬酒來
  “說明書”、“講話稿”,現代建軍境界高
  高敬亭,功績大,竟據老蔣電令殺!
  守軍拒進城,強行;縣長上名片,不見!
  沙場英烈時追憶,清夜暗雪涕
  四軍窮,兵飢賣馬彭雪楓,捉蛙待客話葉挺
 君去後,惆悵還依舊
  蔣壓迫,項不和,將軍憂慮多
  積怨深,肝火盛。只因蔣司令
當軍長,情緒低,末忘“討”軍需
周思來,代葉挺,修書收辭呈
軍情急,同室操戈嚴相逼
  堪惆悵!抗日三年第一仗
 白日秦兵天下來
  磨刀霞霍向皖南,軍長心如煎
“兩個輪間一粒沙,上擠又下壓”
關鍵時刻,項英誤決策
定北撤,良機過;三路分兵,彼此難照應
軍長命令,還需副軍長批准;
四面虎狼正合圍,“民主討論”開長會!
大軍忽東復轉西,摸黑“打游擊”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葉挺如果臨陣走,槍在你們手”
項英離隊影響壞,醒悟即歸來
“指揮錯,挺負責,拚死贖其過”
“交涉恐無望,突出重圍,仍北上”
棋局壞,高手也無奈
深夜到,石井坑前,嘹亮衝鋒號
“生擒葉挺賞十萬”,騙局自揭穿!
“北伐名將”一曇花,常敗愧國家!
明知是陷阱,為救部屬亦前行
可憐項英,用人不察竟犧牲
齎志困狼窩,壯志蹉跎
“罪在老蔣非項英”,楚囚據理爭
心境苦澀激《囚語》,自由方剃鬚!
賣掉相機濟部屬,火爐砸叛徒
“若得部屬皆放還,引頸就戮無怨言”
牧羊思蘇武,留胡節不辱!
徐娘雖老尚多情,介石太聰明!
寧甘斧鉞不降曹
葉挺《囚歌》懸曰月,蔣家“活棺”荒山丘
不食老蔣“嗟來餐”,羞煞陳長官
費用支借清且廉,拒絕多收錢
山重水複暗花明,黨未忘葉挺
屢勸葉作官,司令茶桌底朝天
 衣帶漸寬終不悔
《新華日報》藏在身,和黨緊貼心
進山居茅屋,省米兩石五;
 貧急押首飾,不討蔣家粟!
  做人就要有骨氣,別怕惡勢力;
  “獨望天邊秋月,蛾眉猶自彎彎”
 兄妹逃,特務追,車夫救助跑如飛;
  “蕭何”碼頭追“岳飛”,何嘗能領回?
 杜宇一聲春曉
 囚來愈顯骨錚錚,可憐白髮生
  主席慎重改電文,入黨勝新婚
  “五年囚禁思既往,決計重入黨”
  代替恩來去整軍,延安托重任
 江南月,圓缺幾時休!
  萬里長空送歸雁,雨雪黑茶散流霞
  斷雁悽愴叫隊群,寶塔延河迎歸魂
 彗星閃閃劃長天,氣節孤忠萬古傳
後記 尋找真實的葉挺
附錄
 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
 被迫參加和自動脫離南昌起義軍的經過
 賀錦齋繳械
 聶榮臻談南昌、廣州起義失敗教訓
 李一氓談皖南事變、葉挺與項英、項英問題
編輯的話 讀葉挺,振人生

書摘

頑童淘,為父好操勞
重年就知愁,盼梨熟
葉挺的故鄉,是在廣東省惠陽縣淡水鎮周田村。
周田村北接嶺南重鎮惠州市,南濱南海良港大亞灣,西鄰香港,隱掩於一片起伏開闊的丘陵之中。這是一個綠樹成蔭、溪流縱橫的美麗山村:村北,聳立著海拔400餘米的烏石鼓峰,形成一堵天然屏障;村南,丘陵起伏,連綿不斷,一直延伸到南海之濱。
這裡,參差錯落地散布著十幾個自然村,葉挺祖居的那個村子叫會水樓。這是因為,有兩條從山間潺潺而來的清澈溪水,在村前匯合後又向淡水河奔去。先後來到這裡的農民,陸續蓋起了房舍,他們心愛這依山傍水的地形,便把幾間普普通通的屋子,叫做“會水樓”。
周田村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全村人都講客家話。據考證,客家人原是中原地區南下廣東定居的北方人。這個由北向南的大遷徙,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明末清初,進入廣東梅州的梅縣區、興寧、大埔一帶的客家人,又向地處海疆、發展較遲的惠陽地區搬遷。祖居河南葉縣,輾轉遷至梅州、興寧等地的葉挺祖先,就是由興寧南遷,來到歸善縣(即今惠陽區)淡水鎮周田村的。
客家人來到淡水,也把中原文化和生產技術帶了過來。他們開荒墾地,種植水稻、紅薯、甘蔗、水果,建立榨油、榨糖作坊,憑藉著辛勤的勞動發展生產,繁衍子孫,在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的南疆自耕自食地生活。
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前後,由於清朝政府對外屈服帝國主義,對內加緊剝削壓迫,和不可抗拒的階級分化的進一步加劇,離香港不遠的東江下游農村的封建性自然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那時的周田村,百業凋零,農戶破產,人們賣兒賣女,啼餓號寒。破產的農民離鄉背井,從大亞灣,從香港,坐上信風船漂洋過海到馬來亞、新加坡,或轉往美洲,去謀求生存。
葉挺就是在周田村十室五空、一片破落的衰敗年代,降生到人世來的。
1896年9月10日,也就是清光緒二十二年八月初四,周田村會水樓農民葉錫三的家裡,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葉挺。他是葉錫三的後妻吳氏生下的第二個男孩子。錫三按照家族晚輩都以“為”字排名的規矩,給他起名,叫“為詢”,字“希夷”。(希夷,語自《老子》,“聽之不聞名日希”,“視之不見名日夷”。語意是力圖擺脫塵世困擾,追求一種虛寂玄妙的境界。――本書中楷體字為責編注)
衰微破敗的葉錫三家連生貴子,顯出了人丁興旺的勢頭,在周田村的葉姓貧苦人家裡,引起了驚動。遠近的親友們按照客家人的習俗,帶了活雞紅糖前來賀喜;葉錫三喜出望外,端出傳統的辣姜雞肉糯米老酒,殷切款待。人們喝著葉家精製的“雞炒酒”,談著吳家妹子過門後給錫三帶來的吉祥話,喜氣洋洋,歡鬧了一場。
葉錫三早年的原配夫人是黃氏。黃氏來到葉家,伴著苦水頂家度日,生有四男兩女。但由於社會不寧,家道貧窮,身體虛弱的為謨、為洪、為盤等三個兒子,到惠州城裡看親戚,在城隍廟裡被面目猙獰的羅漢神像驚嚇,得了重病;送到鄰村做童養媳的那個小女兒,也因身染痼疾,無錢醫治,兩年之內四個孩子相繼夭亡,錫三夫婦為此受了莫大打擊。體弱多病的黃氏眼見六個孩子,只剩下長女葉英和長子為謙,生怕再有個三長兩短,葉家的香菸難以為繼,終日憂鬱,得了癱瘓病,臥床不起了。
這位深受封建倫理道德束縛了幾十年的農家婦女,奄奄一息的時刻,還在為葉家的敗落而焦慮。她告訴錫三,她今生再不能為葉家出力了,希望錫三再娶一個適合的女子,為他多生幾個兒子,和他一起,把敗落的家業振興起來。
錫三望著可憐的妻子,流著眼淚說:“你為我家操勞了半輩子,如今得了這樣的重病,我怎能像財主們那樣,忍心納妾?”黃氏說:“我命薄,連累了四個孩子不能長大成人。為葉家家業著想,你應該再娶一個妻子。我們本是窮苦人家,怎能把人家的女兒作妾待?你再娶個好女子,我和她姐妹相處,不怕葉家的日子興旺不起來。”
錫三很感激黃氏的通達。為家族的興旺,為造福子孫後代,他按照黃氏的指點,請了媒人,從東莞縣農村找到一位姓吳的姑娘,擇取吉日良辰,娶了過來。吳氏年方十八,整整比錫三小了28歲。葉家族譜上所載錫三“原配黃氏,副配吳氏”,而未記為“嫡配、庶配”,即緣於此。
吳氏過門一年,便生一子,那是葉挺的胞兄為詔(又名秩平),過了六年,又生了葉挺。葉錫三和親友為他家添丁增口高興,但不幸的是,心地善良,受盡人生苦難和病痛折磨的黃氏,在看到葉家初露希望之光之後,心安理得地合上了雙眼,與世長辭了。
以後吳氏又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即是葉錫三的九女葉珠、十子為謀(又名輔平)和十一女葉香。在葉家的十一個子女中,葉挺排行第八,弟妹們叫他八哥,侄兒們喊他八叔。
葉錫三的青年時代,正趕上淡水地區經濟衰退。他曾隨鄉人渡海到馬來亞,在當地的種植園裡做過幾年工。後因在人地生疏的異國他鄉很不好混,便又回國還鄉,從事耕耘。他在家屋對面的小山崗上,開闢了一片20多畝的果園,種植祖先從梅縣、興寧移來的優質沙梨樹,以及桃子、李子、荔枝、龍眼、橄欖等四時水果。由於周田村是沙質土壤,特別適合沙梨生長,他又精於品種改良,他種的沙梨果大、皮薄、肉脆,色澤金黃透亮,遠近聞名,暢銷國內外市場。
葉錫三還有一手祖傳的醫術。據葉氏家族譜記載:葉挺祖父(名漢初,字沛林)的為人是:“公性敏傑精,每考一藝,直窮底蘊,生平最見長於醫術。其見於醫術者洞明脈理,著手成春。間有病而貧困者,開方施藥,不受分文。不諱之日,通族皆來弔奠,並題‘泰山其頹’以誄之。”
錫三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又在父親的薰陶下,自學過一些醫學藥理。他還愛好地理天文,鑽研種植技術,雖在醫學上不及父親功底紮實,但知識面較廣,堪稱當時自學成才的一個農村知識分子。他遵循“救困扶危,樂善好施,利人利己,其後必昌”的家訓,在村里繼續開辦著先父留下的一間號稱“錫宗堂”的小中藥鋪。經營中草藥和丹膏丸散成藥,也照著先父對貧困者“開方施藥不受分文”的慣例,給予窮人以優惠。他還時常運用自己的地理天文知識,使用羅盤,幫助鄉人看風水選定屋場,指點墳穴。
但時勢艱難,葉錫三既種果樹又開藥鋪,也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靠租種地主的11畝水田。按客家人的習慣,農田耕作主要靠婦女。葉挺的母親吳氏,就是一個典型的廣東農村擔負著沉重耕田和家務勞動的農家婦女。她有一副堅硬的肩頭,兩條粗壯的腿,光著一雙未纏過的大腳,“上山能砍柴,下地能耙田”。田裡家裡的活計,全靠她和兒媳們分頭來做。
葉挺的孩提時代,是在母親的背上度過的。還在矇昧無知的時候,他就從母親背後的背兜里,看著母親挖土、澆菜、餵豬、舂米;稍大一些,又坐在田埂上,看著母親撒種、插秧、耘田、割禾。母親白天做田間的活,晚上回到家裡還要煮飯做菜,為大人孩子們漿洗縫補。她還會磨豆腐,做豆豉(chi,豆豉是種調味品),醃鹹菜,蒸米酒……在葉挺的幼小心靈里,母親就是世上最能幹的人。
葉挺家租種地主的水田,每年的租子,要交稻穀36石。將近一半的收成被地主收去以後,全家人在大多數日子裡,只能以稀粥和紅薯充飢。到了青黃不接的季節,葉挺一班兄弟姐妹,都盼著梨熟。夏末秋初,父親精心培育的沙梨,還有龍眼、橄欖等應時佳果,都下來了,大人們把這些水果挑到離家5公里的牛郎徑,從那裡裝船,沿淡水河順流而下,送到惠州府去賣,再買回糧食和油鹽糖醬來。如果能賣上好價錢,父親就會買回來幾斤肥豬肉和鹹魚,這時母親就會每天煮一頓乾飯,炒兩個有肉的菜,再蒸些鹹魚,讓全家人吃頓好飯,改善一下生活。
我家的稻穀,為什麼要送給人家?
幼年的葉挺雖在農村,但長得卻很白靜。圓圓的臉龐,一對聰慧的大眼睛,清明透澈,像一個靦腆俊秀的小女孩。他生性好動,對周圍的事物,懷有童年特有的好奇心,對父母從事的耕田種果勞作,興趣尤濃,必欲探索內中奧秘。
葉挺懂事以後,對事總要問個“為什麼”。他5歲那年,看到自家收割的黃澄澄的稻穀,大擔小擔地被挑出去,送進地主的糧倉里,便噘起小嘴問父親說:“我家收的稻穀為什麼要送給人家?”父親說:“田是人家的,耕人家的田就要交田租。”葉挺又問:“他家有田,為什麼自己不耕?”父親說:“耕田辛苦,有錢人家都不做的。”葉挺再問:“我家不怕辛苦,為什麼自己沒有田?”父親被問煩了,生氣地說:“你就喜歡刨根問底,等你長大以後就會明白了。”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