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之旅黃羅枝 梁庭友 今年6月16日,懷集縣梁村鎮花石村大寨自然村村民,修村道拆小橋時挖出華光寺石刻匾額。此匾額完好無缺,匾額長一米,寬43厘米,厚11厘米,重約150千克。石刻“華光寺”三個大字為楷書,右邊還刻著:“萬曆丙申”。挖出後,村民把此石刻匾額扛回村里保護起來。 據舊《懷集縣誌》和《華光寺志》記載:“唐長慶年(821-824年),洊水縣(舊懷集古縣名)建華光寺,尊崇六祖,後寺廢。萬曆甲午(公元1594年),上海丞梁允玳(懷集梁村人)等重建華光寺於花石道士岩前,有六祖禪室。” 華光寺是懷集縣內有史可考建成年代古老的寺院,是為尊崇禪宗六祖惠能,以及頌記“逢懷則止遇會則藏”嶺南避難居棲懷集修悟修建,所以寺名冠稱“華光”。重建花石道士岩前的華光寺,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寺門框上匾額是用花崗
岩石料做的,“華光寺”三大字是採用凹字鑿成的。整座寺院分寺門,前殿,正殿,後院,六祖禪室。從正殿側面有一小門可通後院,寺前綠野桑田,寺後倚靠巍峨岩峰,氣象清幽肅穆。正如明代兵巡道張文耀游花石洞《宿華光寺》詩曰:
誰辟招提建上方,玲瓏岩壑隱空王。
壇前水月光明相,座外雲煙妙法香。
入夜松聲清旅夢,近檐花影上禪床。
無涯苦海應消盡,莫訝逃名意轉長。
還有明代上海丞梁允玳(懷集梁村人)詩曰:
得道真人去不回,空餘岩洞向崔嵬。
鳥飛兔走懸丹灶,棲鶴銜巢歲歲來。
從這些詩可以看出花石洞風光無限,如人間仙境。不過歲月滄桑,朝代迭更,華光寺也曾有過幾度修葺,幾度荒廢。據史載,明萬曆甲午年(公元1594年)有過一次大整修,整修後,由於日曬雨打,出現瓦破檐斷,康熙四十年(公元1708年)邑人盧至伯等募修;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邑人梁棠等倡修;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邑人曾宏仁、梁際岡、梁明允等倡修。抗日戰爭時期,曾作過村公所,繼後又做過學堂。1958年華光寺被拆毀,寺內的陳設羅漢雕像以及後院的“接引”也被破壞無餘,直至現在,華光寺是一遍荒涼,雜草叢生,只見到半米高牆遺址。 花石洞天是懷陽風光的代表作。早在唐代這裡已經是著名的風景區了。據說,它還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福地”,至今民間還稱“二十福地”。花石洞天不但是一個道教形勝,也是一處六祖禪宗聖跡。唐代以前,這裡民眾信仰道教,惠能入懷之後,帶來佛教。據傳惠能隱居懷嶺時曾到此遊歷,早在唐長慶年間,道士岩附近已建有紀念惠能的“六祖亭”了。後又在華光寺內創建有“六祖禪室”。 道中有佛,佛中寓道,這是懷集宗教的一大特色。在人們的心目中甚至僧侶和道士都沒有什麼區別了,都統稱為‘喃么佬’。
此事也記錄在懷集大事記當中
16日 梁村鎮花石村大寨自然村在修築村道中挖出明代萬曆年間鐫刻成的華光寺石板匾額,長1米,寬43厘米,厚11厘米,重150公斤,書有“華光寺”楷體3字,右角書“萬曆丙申正日”小楷。
華光寺歷史
明萬曆二十二年 (1594年),梁允玳等人重建華光寺於花石道土岩(大沙石)前,此後經歷了明、清,民國至解放初約300年。華光寺集全縣建築雕塑之大成,是邑內寺院的精華所在,顯示了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全寺分前、中、後三進.中間有大院,內有花苑、魚池,幽靜別致,遠望寺宇古樸雄偉,掩映在綠蔭深處,近看雕樑畫棟,翹檐斗拱,十分雄偉壯觀。屋脊儘是人物、花鳥的實體塑像,造型精緻,栩栩如生。寺院內佛像塗塑金身,大門左右站著兩大金剛,膊闊腰圓,身穿甲袍,手持刀戟,威風凜凜。中殿是六祖禪室,兩廂排坐著十八羅漢,表情形態各異,活靈活現。後殿站著一尊約8米高接引佛(普引眾生到極樂世界的佛),體態軒昂、肅穆中顯得慈祥。華光寺建在古懷陽八景之一的“花石洞天”之中,寺里香火興盛,每隔三年的農曆正月二十日是這裡的盛大廟會。解放後不久寺廟遭毀。現其遺蹟尚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