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有耕地總面積48畝(全部為旱地),人均耕地0.02畝,主要種植蔬菜;擁有林地37畝,水面面積4畝,其中養殖面積4畝;其他面積1000畝。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有農戶826戶,共有鄉村人口9377人,其中 男性5091人,女性4286人。其中農業人口3063人,勞動力1566人。該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傣族108人,彝族52人。到2009年底,該社區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33人,占人口總數的8.09%;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90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6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市、區人民醫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社區距離市人民醫院0.8公里,距離區人民醫院1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6個,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社區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該社區有826戶通自來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有806戶通電,有82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2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8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0戶(分別占總數的85.6%和64.7%)。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到街道辦事處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20公里。該社區共擁有汽車62輛,拖拉機11輛,機車260輛。該社區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通路燈。該社區農戶住房以磚混、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因城市建設,土地被統征,農民失地;造成農民失業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和其它行業,儘量解決閒散勞動力就業,營造一個平安、和諧的村寨。。
農村經濟
2009年,該社區農村經濟總收入2475.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1.6萬元,占總收入的6.1%;畜牧業收入138萬元,占總收入的5.6%;漁業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0.09%;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938萬元,占總收入的78.3%;工資性收入166萬元,占總收入的6.7%。農民人均純收入4601元,農民收入以第三產業為主。該社區外出務工收入16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4人(占勞動力的14.3%),在省內務工204人,到省外務工20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3人,少數民族黨員5人,其中男黨員53人、女黨員10人。該社區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6人。
村務公開
到2009年底,該社區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2.81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集體總收入9.70萬元,有固定資產156.46萬元,集體有收益8.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沒有國小,小學生到長征國小就讀,距離長征國小0.5公里;中學生到市一中就讀,距離市一中學0.60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62人,其中小學生472人,中學生190人。該社區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