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幼年在潮州受鄉墊教育,國小畢業後到廣州謀生,在一家銀號當學徒,漸升為經理;其後轉為貿易。1935年到香港,初在家制錶帶。40年代,成立中南鐘錶公司。1950年開始組裝瑞士鐘錶,1955年取得瑞士樂都表、得其利表的經銷權。60年代隨著出口業務的增長,興建了11層高的廠房樓宇;1976年石英鐘面世,海外訂單不斷。公司建起23層高的中南大廈。1985年開始在國內投資設廠,加工生產石英表、鐘錶零配件,產品銷往全世界。香港是世界鐘錶王國之一,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出口值僅次於瑞士,中南鐘錶公司在香港鐘錶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積善行德
莊靜庵一輩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行善積德。1945年在潮州主持綿德善堂,為貧窮者施醫贈藥,為餓死者施棺埋葬;夏天施茶,冬天贈衣於孤苦貧窮者,施粥於乞民。並開創辦義學之先,興辦綿德學校,救濟貧窮學生免費入學。1956年復辦綿德學校,文革被逼停辦,文革後又復辦,並擴大到綿德幼稚園、綿德國小、綿德中學,所有經費由其提供。另外,它還帶頭捐資建設韓江大橋、潮州體育館,修建開元寺,深受民眾的愛戴。
人物生平
莊靜庵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舅父,也是岳父,李嘉誠發家的塑膠花廠也是他資助興建的,他是李嘉誠成長的第一塊基石。
莊靜庵先生於1995年10月13日在香港逝世。在這裡,我們十分沉痛地緬懷莊靜庵先生生前關懷桑梓、興學育才的感人事跡。
莊靜庵先生在潮州捐資創辦了綿德國小、綿德中學後,又辦起了綿德幼稚園,構成了潮州教育戰線中的綿德系列。
歷經艱苦
莊靜庵是香港的知名人士,香港潮安同鄉會的創始人,第一、二屆的同鄉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中南鐘錶公司的董事長,政協廣東省第五屆委員。到1995年,他已是87歲高齡。他一生為家鄉辦了很多福利事業,尤其是在興學育才方面,更是令人感動和欽敬。我是他的戰友,又是他數十年辦學的委託人,故對這些情況知之較詳。
莊靜庵興學,為期早,歷時長。他早年家境並不憂裕,唯讀過幾年私塾,為了生活,不得不輟學謀生。在社會實踐中,他深感文化低淺之苦,推己及人,萌發了為家鄉興學育才的宏願。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家鄉滿目瘡痍,潮城許多兒童無力入學。在舊社會,潮城有許多民眾自發組成的“善堂”,專為社會做公益善舉。當時開元街西段尚未通路,在十八曲池旁,有一所綿德善堂。莊靜庵是該堂堂友,在堂友們支持下,在綿德善堂辦起綿德義學,一直辦到解放初期。1952年,學校概歸公辦,併入當時的鎮一國小作為分校。1956年貫徹僑務政策,莊靜庵即在舊址創辦綿德國小。“文化大革命”期間,綿德國小被迫停辦了10年,莊靜庵又主動復辦綿德國小。不久,在潮州市委統戰部領導陪同下,莊靜庵前往集美參觀陳嘉庚紀念館,陳嘉庚的感人事跡,進一步激發他為家鄉教育事業多估貢獻的熱情。1980年3月,莊靜庵回家鄉親自為他贈建的綿德國小第一座教學樓落成剪彩。慶典結束後,在歸途的汽車上,他向我詢問潮州中學教育的情況。當時,教育事業受到“文革”的創傷,國中入學率只有30%左右,高中則更少。這些情況我如實向他作了反映,他即委託我擬訂創辦一所中學的方案,方案擬訂後即寄香港供他參考。1982年3月綿德中學正式動工,當年8月完成第一期工程。9月初綿德中學開學上課。
綿德國小
若干年來,莊靜庵創辦的學校,班級不斷增加。以前的綿德義學只有初小4個班。1956年創辦綿德國小,開始辦一至六年級6個班,60年代初發展至12個班,80年代發展至20個班,在學學生1600餘名。1982年初創辦綿德中學時,先辦國中部16個班,1985年開始辦高中部後發展至24個班,在學高、國中學生1400餘名。
學校的校舍也不斷擴大。綿德國小的校舍,原是一座破舊的廟宇,經歷年擴建,已全部建成為屋廳金黃色琉璃瓦的四層樓房,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米。綿德中學的校址位於橋東東湖的石獅頭山山坡上,靠山面湖,占地120餘畝。經連年興建,校舍拔地而起,樓群交錯,環境幽雅,蔚為壯觀,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校舍擁有教學樓3幢,實驗樓2幢,大禮堂1座,圖書館1幢,師生宿舍6幢;開闢有8條400米跑道的大型運動場1個,配有觀禮台和環場觀眾看台;還建有假山、涼亭及其他配套設施。
後來,莊靜庵又捐資創辦一所幼稚園,使莊靜庵捐資創辦的學校成為從幼稚園、國小到國中、高中“一條龍”的辦學體系。
社會評價
莊靜庵的興學資金全部獨力承擔,他在創業過程中,歷盡艱辛;發達以後,仍自奉儉樸,數年前他曾在汕頭鮀島賓館邀我共進早餐,服務員把醬油碟裝得太滿,莊靜庵提意見說:“不要浪費,不夠再添,我不是不肯給錢。”但他對家鄉公益事業、特別是教育事業卻慷慨解囊,毫不吝嗇。
早在解放前創辦綿德國小初期,他仍須貸款營業,但對辦學經費,按時匯款,從不誤期。綿德中學的五期基建工程和儀器、設備的購置,全部由他捐資。莊靜庵捐資興辦各種福利事業,累計已達港幣3000多萬元,其中僅興學一項,就捐資逾港幣2000萬元。
他還把落實僑房政策的10多處私產拔歸校董會管理,租金全部用於辦學和公益事業。
學校越辦越好。至1993年止,已培養出合格的高小畢業生4470多名,高、國中畢業生5140多名,其中升上大專院校的有745名。
莊靜庵先生風範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