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橋老街

老街解放前轄有4條街2條巷,即時興街、坳底下、杓杷街、河街上和三升坳、王爺廟,民國十五年為防土匪兵亂,在每條街巷入口門處設木板鐵條閘門。 1961年根據街道布局方位分別將4條主街更名為南正街、北正街、上東街、西河街。 現保存較好的南正、北正、上東等3條街道,呈“丫”字形狀,總長606米,寬3米左右,有新舊大小巷道6條、常住人口361人,臨街建築199棟。

據老街居民保存的族譜、房契和房屋牆磚上的文字記載,街上朱姓祖先“明初由江西吉安太和縣圳上徙湖南寶慶邵西隆回五都”集居,肖姓祖先於“康熙歲次戊戌年(1718)”在老街上建房,老街在道光十四年(1834)房屋買賣就以“鋪店”名目交易。至清光緒年間,老街進行了一次擴建、改造。民國時期,老街商業市場發展達到鼎盛,出現小規模合股經營,還建立了工商聯合會,成為湘中、湘西南地區有名的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解放後,人民公社時期的一些集體企業、商業進駐老街,使老街又復興繁華活躍。
老街解放前轄有4條街2條巷,即時興街、坳底下、杓杷街、河街上和三升坳、王爺廟,民國十五年為防土匪兵亂,在每條街巷入口門處設木板鐵條閘門。1961年根據街道布局方位分別將4條主街更名為南正街、北正街、上東街、西河街。現保存較好的南正、北正、上東等3條街道,呈“丫”字形狀,總長606米,寬3米左右,有新舊大小巷道6條、常住人口361人,臨街建築199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