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人生: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苦樂人生: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緊貼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的煩惱和磨難,分成六個章節,結合佛理和哲學辯證思維,通過一個個心靈勵志的小故事,告訴讀者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努力,所有困難都會迎刃而解。人生有很多苦難挫折,但只要懂得苦與樂的辯證智慧,多一分堅強之心,憐愛之心,就會多收穫一份幸福,無論是事業、家庭、愛情,全都變得一帆風順,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苦樂人生: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由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徐文明,河南濮陽人,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佛學院研究生導師。主要著作有《中土前期禪學思想史》、《輪迴的流轉》、《出入自在:王安石與佛禪》、《六祖壇經註譯》、《十一世紀的王安石》、《中國佛教哲學》、《頓悟心法》、《壇經的智慧》、《維摩詰經譯註》、《唐五代曹洞宗研究》、《中土前期禪學史》、《維摩大意》、《佛山南海話佛禪》。音像作品《和諧圓滿的人生智慧:佛學》、《壇經與人生》。發表論文一百七十餘篇。

圖書目錄

上篇 讀佛:佛法的根本――四聖諦
第一章 人生是苦――苦聖諦
何謂“苦”
痛苦是世俗感受的本質
世俗的快樂經不起考驗
苦的本質――三苦與八支分苦
如何修煉苦聖諦
人生是苦,有受皆苦
世間無美色――“不淨觀”與“白骨觀”
由苦及樂
苦樂是相對的
快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快樂是有限量的
第二章 貪愛為因――集聖諦
何為苦集諦
小乘經典對愛的分類解釋
大乘經典論集諦
緣起說與因果論
“一因說”與“順世論”
“緣起說”是靈活的因果論
“十二因緣”解讀生命苦之因
佛說“十二因緣”
從現實人生談“十二因緣”
佛家認為的“有”和“無”
第三章 清淨寂滅――滅聖諦
“滅”則“涅”
佛家經典說“滅諦”――涅
涅的真實與美好
自殺並非涅
涅四德:常樂我淨
無限壽命的“常”
無副作用的“樂”
自由自在的“我”
絕對純粹的“淨”
正念:心住當下
正定:排除雜念,達到禪定
六度:“八正道”發展出來的修行方式
布施:度慳貪
持戒:度毀犯
忍辱:度嗔恨
精進:度懈怠
禪定:度散亂
智慧:度愚痴
三學是修行的必修途徑
戒:防非止惡
定:身心輕安
慧:到彼岸的智慧
……
下篇修行:用佛家智慧把握人生

後記

賀業師樓宇烈先生八十華誕
作為一個長期致力於佛教研究的學者和講授佛教課程的教師,多年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心愿,即通過一部篇幅不長的著作把佛法大意儘可能說清楚。2007年,這一心愿得到了初步的滿足,當時與中智信達公司合作,出版了一套音像著作《和諧圓滿的人生智慧:佛學》,其中《佛法精要》篇就是有關佛教基本理論和根本道理的部分。
這套光碟曾經在機場熱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盜版的流行,發行量不如從前了。我自己從不追究盜版,反正都是傳播佛法,但有些盜版特意給我穿上一套西裝,實在有趣,因為我根本沒有西裝,當然不可能穿,所謂盜亦有道,盜版也最好做得精緻一點。
我的合作方希望把這部作品變成紙版著作,這正合我意,因為原來錄製的時候我只是對著鏡頭,沒有任何參考資料,不大可能旁徵博引。這次修改增補,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即引經據典,把所講的道理儘可能都找到經典依據。這件工作看似容易,實則特別困難,尤其有關四諦的部分,有的一找就出現幾千條,至少也有幾百條,要從這些條目找出最為合適的一兩條,實在費勁,往往頭昏眼花忙了半天,還是無法確定究竟哪一條最適當。
經過我的艱苦努力,學術價值自然大大增加,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大量引用經文,其難度亦直線上升,與通俗讀物的初衷嚴重背離。我本人不會考慮銷售量,但是法歸因緣,此書的出版並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有很多人已經為此付出了心血,我必須尊重合作方的意願,因為讓更多的人通過本書了解佛法同樣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要求。
各種合理的訴求都需要尊重,因此本書是一個相互合作、相互妥協的結果,雖然作為作者有決定權,但是我也不能太霸道,因為這不符合佛法。最後還是樂知信達的朋友們特別有智慧,想出了一個折衷方案也是最佳方案,將最難當然也最有價值的部分經文和解釋放在最後作為附錄,讓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雖然如是,我自己還是希望將來出一本專門的佛法樞要,將我對於根本佛法的理解和思考充分表現出來,這隻有留待於來日了。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也是最為忙碌的一年。上半年完成了《佛山佛教》,又趕緊把《雲門宗研究》寫了十幾萬字,然後又花了一個多月增補修改本書,又用一個多月修改另外一本書。下半年進入會議周期,寫論文、開會就成了主旋律。
感謝樂知信達的策劃人劉穎和幾位年輕的編輯,他們給了我中肯的建議,也對我一再推遲表現了極大的耐心和容忍,還對我的書稿進行了刪繁就簡的工作,更有利於普通讀者。我的學生劉田田也對本書文字進行了修改和潤色。
感謝我的博士導師樓先生,今年是老先生的八十大壽,老人家對我的研究工作始終關心支持,我也願以此書的功德回向恩師及一切眾生,願眾生安樂,見者增壽。
徐文明
2014.6.18

序言

近佛而明心見性,把握人生
學佛者、拜佛者常常在思考:佛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益處?佛所探討的是人生中的煩惱、痛苦、困惑、生死,也就是說,尋找生命的歸宿和人生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學佛、近佛的目的。人生的苦惱,至少包括:出生的苦惱(生苦)、衰老的苦惱(老苦)、病痛的苦惱(病苦)、死亡的苦惱(死苦)、遇到可憎的事苦惱(怨憎會苦)、同親人別離的苦惱(愛別離苦)、所想要之物不能得到的苦惱(求不得苦)。而凡此種種,人生一切的“苦”難,都是由於自己的起惑造業,即不明是非,胡作非為,自行招“集”而來的。如果想得到苦難“滅”絕的果,則必須修行正“道”。也就是說,要克服、消除這些苦惱,得到真正永久的快樂,可以用佛法尋找一條解脫之道。
(一)獲得正確的人生觀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兩種人,一種消極,一种放縱。消極者認為人生短暫,生命空虛,人活著就是在等死,因而整天愁眉苦臉,萎靡不振。而放縱者則是抱著“及時行樂”的觀念,用狂歡、縱慾來麻醉自己的感官和心靈,並不明白人生真正的目的和意義。這兩種人生觀都是不可取的。
佛家的人生觀,既不屬於消極,也不屬於放縱,而是一種“中道”。所說“中道”,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用的是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真正地認識人生的真相,把握人生的方向。也許有人會懷疑佛家思想太悲觀,因為它提倡“苦空無我”,認為人生充滿著諸多的苦惱,眼前的世界都是以短暫的聚合而成,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永恆的。其實,佛家是要我們先認識人生之苦,指出這些苦惱的根源,然後告訴人們不必太貪戀,太執著,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能掙脫名利的枷鎖,淨化心靈,才能心安理得地歡度人生。
(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佛家精神可以指導自己的言行,解決我們生活中各種現實的問題,並不是只作為一種信仰來裝飾自己的“門面”。
許多未曾修習過佛學的人,不懂人生真相,不懂如何理性處理。有些人為了滿足私慾,做出殺人、放火、盜竊、貪污、敲詐、欺騙等違法犯罪的事,導致牢獄之苦;還有的人,在為人處世中不講孝道、不講良心、損人利己,常常犯下大錯,難於出離苦海;還有一些人滿心貪嗔痴慢疑,心靈得不到提升,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痛苦難熬……這些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如果我們能用佛學來破除自身的無明執著,用佛法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言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堅持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就能逐步地看破和放下妄想、執著、煩惱,身心愉悅,就會離苦得樂,真正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三)建設和諧社會
人們在解決了物質生活的問題後,更需要進一步提高精神生活質量,這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和諧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而用佛家精神則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之一。
好的精神生活和好的物質生活是辨證統一的關係,如果大家都能自覺地行善去惡,做到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當好人,這就能更好地理順和平衡社會、家庭、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使各種社會矛盾與糾紛,得到更及時的化解,整個社會的和諧就可能真正實現。
佛學的內容是廣博無盡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佛學的精神也是不可窮盡的,本書中我們將在徐文明教授的幫助下,對佛法中的精髓抽取一二加以解讀,以期讓大家認識過去、現在、未來,了解虛空法界一切真相,從而了解自己,甚至明心見性,把握人生。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出現紕漏,在此不揣冒昧,權作拋磚引玉,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樂知信達編輯部
2014.6.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