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三元舞

苗族三元舞

苗族三元舞由文派三元舞和武派三元舞兩部分組成,共有5段舞蹈。

簡介

文武三元舞有灶王舞和神農舞兩段;武派三元舞有上元舞、中元舞、下元舞三段。每段舞蹈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跳法。兩派5段三元舞組成一個內容連貫、意義相銜的舞蹈完整體系。

歷史起源

苗族三元舞起源於苗族進入海南的明代。原為酬謝神靈保佑苗族先祖安全渡海進入海南和紀念先祖而舉行,後又加入祈禱神靈和祖先驅邪賜福的內容。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三亞市育才鎮那會村委會。它是海南苗族三元舞的原始形態,也是海南苗族地區保留最完整的祭祀性舞蹈,在海南苗族地區乃至大陸各地的苗族舞蹈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現代思想觀念和時尚文化對苗族三元舞等傳統文化產生較大的影響;苗族青年不斷走出山區,舞者老齡化十分突出。三元舞傳承後繼乏人。

風格特色

苗族三元舞 苗族三元舞

舞蹈沒有音樂伴奏。舞者踏著手中打擊器聲音產生的節奏起舞。

灶王舞的打擊器是:小鼓、小鑔、搖鈴。動作的特點是:舞者一邊敲打打擊器,身體一邊扭動著下蹲起立3次,面向東西南北方面各舞蹈一次。

苗族三元舞一般只在特定時間即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日舉行。它原來專屬苗族男性舞蹈,為家族男性世代相傳,現可傳承女性,成為男女共同參與的舞蹈。

這個舞蹈為進入海南的苗族先民創製,它的產生充滿著歷史傳奇色彩,民族特色鮮明,藝術風格獨特。苗族三元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基本動作

神農舞的打擊器如上。動作的特點是:一邊敲打打擊器,手勢左右擺動,左右腳交替踏上踏下,還一邊念誦經文。

上元、中元、下元舞的打擊器是:長鼓、銅鑼。動作的特點是:提氣含胸,膝蓋彎曲,雙手甩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