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8.3-1981.12 西北農學院植保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1.12-1985.11 西北農業大學植保系任教;
1985.11-1986.11 聯邦德國吉森大學植物病理學和實用動物學研究所進修;
1986.11至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教學;
2004.9-2005.3 德國吉森大學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
1. 果樹、蔬菜病蟲的無公害化防治研究。
2. 蘋果病蟲害的監測預報技術研究。
3. 農業害蟲綜合治理:主要進行果樹、蔬菜及大田作物害蟲綜合防治研究。
主要貢獻
學術及科研項目、成果情況
主持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陝北紅棗食心蟲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和“渭北蘋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分別達國內先進水平和領先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二等獎;主持的全國農牧漁業豐收計畫項目“渭北無公害精品蘋果生產配套技術推廣”大面積地推廣了先進的蘋果生產技術,研究和推廣達國內領先水平。 主持的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無公害優質蘋果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已圓滿完成,並通過了農業部組織的驗收。 發表專業論文60多篇,著作10部,其中獲獎論文5篇,獲獎著作2部。主要著作有《蘋果藥肥使用技術》、《蘋果病蟲害防治》、《棗樹病蟲害》、《梨樹矮化密植豐產技術》、《梨樹病蟲害防治》、《無公害果品病蟲害防治技術》、《蘋果優質無公害生產技術》、《無公害優質蘋果生產關鍵技術》等。畢業於原西北農學院植保系。 1985 — 1986 年赴聯邦德國留學。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從事《園藝植物昆蟲學》和《農業昆蟲學》的教學及果樹病蟲的無公害化防治研究、示範與推廣。 1987 年曾主持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陝北紅棗食心蟲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他對棗樹上的桃小食心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它和蘋果的桃小食心蟲在發生規律、酯酶同工酶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結合對酸棗、杏上桃小食心蟲的進一步研究,提出了這一多寄主蛀果害蟲“寄主生物型” (hostbio-types) 分化的理論。獲多項部、省級科技成果獎。主編《棗樹病蟲害》等 5 部著作,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50 余篇。為我國落葉果樹病蟲害防治研究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