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5.70畝(其中:田232.20畝,地13.50畝),人均耕地0.72畝,主要種植蔬菜等作物;水面面積34.20畝,其中養殖面積34.20畝;其他面積9.9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98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有10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3.33%、100%和91.4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戶(分別占總數的51.43%和37.14%)。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輛,機車1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5.7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1.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2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9.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4.10萬元,占總收入的69.57%;畜牧業收入1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3頭,肉牛2頭);漁業收入38.00萬元,占總收入的6.23%;第二、三產業收入19.50萬元,占總收入的%;工資性收入1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64%。農民人均純收入 2,563.5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人(占勞動力的6.74%),在省內務工1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3.8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和花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5戶,共鄉村人口348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171人。其中:農業人口341人,勞動力25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3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9%。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5.5公里。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是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戶,占農戶總數的4.7%。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河泊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上蒜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3.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5 人,其中小學生43人,中學生12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2.3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3.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19萬元,有固定資產1.9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3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8人,黨員中男黨員14 人, 女黨員 4人。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有團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種植物混雜種植品種單一,產品檔次較低,產品交易靠商販收購,產品與價值不均衡;田間溝道排灌不暢,機耕道路不良,農戶勞動成本增大,影響了生產效益;再者是農戶思想觀念不夠更新,跟不上經濟市場的發展需要,市場信息不靈通。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首選要加強領導幹部的思想意識,積極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引導農戶科學種田,以市場所需產品種植,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工作,完善田間溝道的修繕,減少生產投入增加收入,條件成熟時建一個蔬菜交易市場,減少流通環節,增加產品效益,掌握市場需求,提高產品檔次,提高自身的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不斷爭加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