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餘存吾太史書

與餘存吾太史書

這篇文章是作者寫給友人餘存吾的書信。餘存吾,即余廷燦(號存吾),“太史”為官名。紀昀曾任《四庫全書》總纂,是清代著名學者。他與戴震切磋學問,多數觀點一致,惟獨對《聲韻考》一書的某些觀點看法不一。戴震沒有接受他的觀點,隨後在文中刊出。

作品原文

昀再拜啟,存吾太史閣下:承示《戴東原事略》(1),具見表章古學之深心,所舉著書大旨,亦具得作者本意。惟中有一條,略須商榷。

東原與昀交二十餘年,主昀家前後幾十年,凡所撰錄,不以昀為弇陋,頗相質證,無不犁然(2)有當於心者。獨《聲韻考》(3)一編,東原計昀必異論,竟不謀而付刻。刻成昀乃見之,遂為平生之遺憾。

蓋東原研究古義,務求精核,於諸家無所偏主。其堅持成見者,則在不使外國之學勝中國,不使後人之學勝古人。故於等昀之學(4),以孫炎反切為鼻祖(5),而排斥神珙反紐為元和以後之說(6)。夫神珙為元和中人,固無疑義,然《隋書經籍志》明載梵書以十四字貫一切音(7),漢明帝時與佛經同入中國,實在孫炎以前百餘年。且《志》為唐人所撰,遠有端緒,非宋以後臆揣者比,安得以等韻之學歸諸神珙,反謂為孫炎之末派旁支哉!東原博極群書,此條不應不見;昀嘗舉此條詰東原,東原亦不應不記。而刻是書時仍諱而不言,務伸己說,遂類西河毛氏之所為(8),是亦通人之一蔽也。

若始置此書不言,而括其與江慎修(9)論古音者為一條,則東原平生著作遂粹然無瑕,似亦愛人以德之一端。昀於東原交不薄,嘗自恨當時不能與力爭,失朋友規過之義。故今日特布腹心於左右,祈刊改此條,勿彰其短,以盡平生相與之情。芻蕘之言,是否可采,惟高明詳裁之。

作品注釋

(1)戴東原:戴震,字東原,安徽休寧人,清代著名思想家、學者。少年時問學於江永(慎修)。深通天文、歷算、史地、音韻、訓詁、考據等,對經學、語言學有卓越貢獻,一生著述甚多。

(2)犁然:堅確貌。《莊子·山木》:“木聲與人聲,犁然有當於人之心。”

(3)《聲韻考》:戴震著,共四卷。

(4)等昀之學:中國古代研究漢語發音原理、發音方法和音韻結構的學科。

(5)孫炎:三國魏人,字叔然,鄭玄弟子。撰《爾雅音義》八卷,《隋書經籍志》著錄。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謂“孫叔言(然)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即反切)”。而清人郝懿行說:“反語非起於孫炎,鄭玄、服虔、應劭年輩皆大於孫炎,並解作反語,具見《儀禮》、《漢書注》,可考而知。反語古來有之,蓋自孫炎始暢其說,而後世因謂孫炎作之。”

(6)神珙:唐時僧人,著有《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見錢大昕《潛研堂文集答問十二》)。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

(7)十四字貫一切音:通行於東漢至六朝間的一種梵、漢字音對照方法,來源於佛經(梵書)。十四字即十四個元音字母。

(8)西河毛氏:即毛奇齡,字大可,號初晴,人稱西河先生,浙江蕭山人。著有《古今通韻》等。

(9)江慎修:即江永,字慎修,江西婺源人。經學家,音韻學家。著有《古韻標準》、《音學辨微》、《四聲切韻表》等。

作品賞析

餘存吾在《戴東原事略》中,亦照戴震的說法加以評點介紹,並將這篇文章寄給紀昀。紀昀認為戴震之說有明顯偏見,不能不加以糾正,於是便回信給餘存吾,對戴震著作中的不妥之處細細加以指出。

紀昀沒有因為與戴震相交甚厚,而忽略學術上的是非;他辨明是非,真正地在乎交誼。文中體現了他求實求是、對朋友高度盡責的精神和誠摯的感情。

作者簡介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觀弈道人。清直隸河間府獻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人。二十四歲時考中順天鄉試第一名舉人,三十一歲中進士。他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勤奮好學,博古通今,很得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賞識。紀昀一生的功名事業充滿艱難曲折,在居官五十多年中,曾任山西鄉試正考官、公試同考官視學福建,主持閩省院試。又遷任侍讀學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直至協辦大學士,加入太子少保,管國子監事。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開四庫全書館,紀昀受命為總纂官。此項工作先後歷時十九年,終於總纂完成了巨著《四庫全書》。著有筆記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