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迎仙板雞
在美食之城臨泉,名吃可謂眾多,說起迎仙板雞,那可是讓人垂涎欲滴。迎仙板雞以其肉質細嫩、富有嚼勁、清香宜人、色澤誘人、營養價值高等特點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喜愛。迎仙板雞被評為臨泉首屆十大菜餚,最近迎仙板雞又從街頭擺攤設點的小吃進入臨泉各大酒店,投資幾十萬元的臨泉迎仙板雞大酒店也正式開張,開始邁上正規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文化底蘊深厚
迎仙板雞起源於臨泉縣人口大鎮迎仙鎮,該鎮位於臨泉西南,離縣城20公里,和河南省新蔡縣接壤。迎仙鎮總人口7萬多人,耕地6.5萬畝,當地盛產小麥、紅薯、大豆、芝麻等農作物。自古以來,迎仙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給自足生活。改革開放後,一些富有遠見的迎仙人開始走出家門,到沿海開放城市或務工或經商。也許因為和外省交界的原因吧,迎仙民風彪悍,當地人性格耿直,容不得外人欺壓。迎仙文化底蘊深厚,臨泉有名的迎仙馬戲團和飛燕馬戲團就誕生於此,雜技藝人眾多,享用“燕舞大江南北,仙遊長城內外”的美名。關於迎仙,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這裡曾有個道人,在百姓遭瘟疫時送出大量靈丹妙藥挽救了許多百姓的生命,百姓紛紛前去迎接這個道士,最初的這個小集市就成了迎仙店,後來稱為迎仙。2007年8月臨泉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親臨迎仙察看災情,指導救災工作,進一步激發了迎仙人建設家鄉的豪情和勇氣。在迎仙這片富饒的土地上,迎仙人創造出眾多美食,如板雞、粉雞、饊子、鍋巴、麻葉、芝麻鹽等,迎仙板雞則是其中最有名的。
迎仙板雞採用農家養殖的土公雞,宰殺乾淨後放在由食鹽、大茴香、小茴香、、丁香、生薑、黃酒、蔥、白糖等材料配製的醃製液中進行兩次醃製,醃製的整雞再放入清水後進行漂洗,漂洗後的整雞經過整形和晾乾後就可以放入烘房慢慢烘熟了,烘房溫度控制在五六十度,經過幾個小時的烘烤,就成了脆而不焦、硬而不柴、外觀呈金黃色的迎仙板雞。迎仙板雞以冷食最佳,烘烤後的板雞完全冷卻後就能用快刀片成薄薄雞肉餅或切成條狀的雞肉塊了。板雞裝盤上桌,上面淋著芝麻香油,一片片板雞猶如一朵朵盛開的花朵綻放在盤子裡,麻油和雞肉的清香無不挑逗著人的食慾,食客無不爭先下筷去品嘗這平時難得品嘗的美食。迎仙板雞的骨頭和雞肉很容易分離,這為食客省去了很多麻煩,老人和孩子完全可以食用。和板鴨名稱的來歷一樣,迎仙板雞由於肉質較硬,肉的紋理清晰,富有層次,類似木板的紋理,故名板雞。在迎仙鎮幾十戶板雞經營戶中,徐氏兄弟加工的板雞最受人歡迎,據說他們加工板雞的手藝已傳了好幾代,在配料、雞的選用、醃製、烘烤等方面都很講究。幾年前,筆者和幾個食客專程來到徐氏兄弟的家中品嘗板雞,他兄弟二人主要在集鎮上擺攤銷售板雞,很少在家中接待食客,但也擋不住一些食客的腳步。在徐家的客廳內,一張八仙桌、幾張長凳、一大盆板雞、幾斤老酒就能讓食客大快朵頤、開懷暢飲,忘記世間的紛紛攘攘。
新的時代新的發展
2009年,迎仙板雞迎來了新的發展,臨泉最大的餐飲連鎖店小有天餐飲公司投資五十多萬元在縣城創辦了第一家迎仙板雞大酒店,以迎仙板雞為主打菜,向食客提供具有臨泉本土特色的菜餚。小有天餐飲公司有六家大型酒店,這些酒店的興起全靠公司創辦人郭俊偉。郭俊偉是臨泉單橋鎮人,離迎仙鎮不過二十多里地。郭俊偉十幾歲時就拜師學藝,成為一名出色的廚師,對於臨泉名吃迎仙板雞有著特殊的感情。郭俊偉在縣城承包酒店有了穩定的發展基礎後,及時出資註冊了迎仙板雞商標,開辦了第一家迎仙板雞大型酒店。郭俊偉和店裡的廚師對迎仙板雞加工工藝進行了改進,將最初的烘烤環節改為在陽光下晾曬,使醃製過的板雞自然風乾,然後在食用前一段時間將板雞進行浸泡和蒸煮,最後將完全冷卻的板雞進行分割裝盤。這種板雞色白如玉、肉質細嫩、鮮味十足,得到眾多食客的喜愛。在迎仙板雞大酒店,與板雞一起裝盤的還有經過精心加工的雞腸、雞胗、雞血、小雞蛋等物,這些配菜各有風味,讓食客難以釋筷。如今,迎仙板雞大酒店生意異常火爆,得提前才能訂到房間,吃迎仙板雞已成為臨泉人的一種時尚。相信在迎仙板雞大酒店的帶動下,迎仙板雞一定會走出皖北,叫響大江南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