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流灌注顯像介入試驗

概述

腦灌注血流顯像介入試驗是指利用介入因素,包括藥物干預、器材幹預、物理干預、生理負荷(冷、熱、聲、光)和各種治療等,使腦的血流灌注和功能發生改變的診斷和研究方法。SPECT腦灌注顯像介入試驗須用2次靜脈注射法,比較介入前和介入後的影像和局部腦血流。常用的藥物負荷試驗有:CO2試驗、乙醯唑胺試驗等,過度換氣試驗的作用原理與上述藥物負荷類似,也是通過CO2分壓來調節腦血管阻力。其他負荷試驗還有通過體位急劇改變來觀察血流反應性的直立負荷試驗,頸動脈壓迫試驗和Wada試驗等。通過藥物激發引起癲癇發作,進行顯像,確定癲癇病灶所在部位,可為手術提供定位信息,也是腦灌注顯像介入試驗在臨床套用成功的範例。

原理

局部腦血流的調節是通過改變小動脈的阻力來實現的,諸多化學因素和神經體液因素均可通過引起腦內小動脈的收縮和舒張來調節小動脈阻力。機體通過各種機制維持腦血流的平衡,局部腦血流不但與血管阻力、壓力差等因素有關,也與局部腦組織的代謝程度有關。通過外部各種因素的介入,引起相應腦局部的應答反應,並使局部腦血流發生改變以顯示與其他部位之差異,這就是腦灌注顯像介入試驗的基本原理。

適應證

腦血流灌注顯像介入試驗適用於:

1)致癇灶定位,在癲癇發作間期和發作期顯像,協助判斷定位致癇灶的位置。

2)在醒覺期(棘波發放間期)和睡眠期(棘波發放期)顯像,輔助診斷和鑑別診斷兒童良性癲癇。

3)評價腦血管的儲備能力,預測腦血管意外。

4)早期診斷短暫腦缺血性發作(TIA),檢測隱匿性腦缺血性病灶和小梗死灶。

5)判斷腦部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包括腦血管病、Alzheimer病、Parkinson病等。

6)短期顯效藥物介入試驗,如乙醯唑胺介入試驗前後。

7)生理功能或神經心理學研究,在生理刺激或神經心理學各種作業負荷前後顯像。

8)針刺治療穴位選擇或原理研究,觀察針刺前和針刺中局部腦血流和腦神經細胞功能活動情況。

9)前後對照,用於不能短期內觀察到對照性結果的檢查和介入研究,如長期顯效的藥物介入治療,體外反搏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前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