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科學合理的能耗統計方法對於能源政策制定、項目的決策等非常重要,隨著西氣東輸、三峽水利樞紐等大型工程的實施及投入使用,我國以煤炭為主的單一能源結構體系逐漸多元化發展,水電、核電、天然氣等高品位的商品能源占商品能源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國傳統的以標準煤為計量對象的能源消耗統計方法提供的數據是否科學合理,是否還適應現實的需要值得商榷;另一方面,終端能源種類,滿足這些需求的能源轉換系統也越來越多,尤其在暖通空調領域,水泵冷機的用電,空調的用冷、採暖的用熱等高低品位的能源消耗都存在。科學地實現各種類型能源間的核算,對於正確地評價和比較各種用能方式,從而促進和推動真正節能的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定義
能源核算技術是為了建立一種過程的核算而建議採用的代名詞,它採用那些從性質上永恆的物理單位,而不用經常波動的貨幣單位。
核算概念辨析
核算原為會計學概念,主要是指對微觀經濟組織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的事後核算,也就是會計工作中記賬、算賬、報賬的總稱。會計核算以貨幣為主要量度,對微觀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的過程與結果進行連續地、系統地記錄,定期編制會計報表,形成一系列財務、成本、成本指標,據以考核經營目標或計畫的完成情況,為經營決策的制定和國民經濟計畫的綜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資料。會計核算基本方法主要有設定賬戶和賬簿、複式記錄、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等。
雖然社會經濟統計領域裡言及核算,通常是指國民經濟核算,但是還存在一些國民核算形式。這些國民核算依據某種理論,對特定社會過程和結果進行連續地、系統地記錄,定期編制報表,形成統計指標,反映總量組成和項目聯繫,比如物質流核算(MFA)等。巨觀統計領域的核算不僅是指國民系統整體的核算,還包括專門領域的核算,比如固定資產核算、能源核算、水核算、森林核算等等。
國內外能源核算分析的發展
核算統計不僅生產了指標數據,核算統計本身也提供了分析方法,而且核算框架本身是一些模型開發的基礎,比如投入產出核算之於投入產出模型,社會核算矩陣之於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這些核算方法是如此豐富,而且由於其靈活的特性,不斷地有創新性的核算方法產生,並被運用於各種分析用途。
如果按產業終端能源消費量對整體國民經濟產出的比例來衡量能源強度,產業結構和各個產業內部能源強度的變動會對這一能源強度指標產生重大的影響,結構分解方法是用以定量分析這兩種影響程度的因素分析方法。該方法將能源強度的變化拆解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與產業結構有關,被稱為“結構效應”;第二個部分與各產業內部的能源強度有關,被稱為“部門強度效應”。依照拆解方法的不同,這兩個效應乘積或加總的結果被用來解釋能源強度的變化,從而研究能源效率的變動。由於能源強度是能源消費量相對經濟產出的比值,上述方法經過簡單的變形就可以套用於分析能源消費量變化的經濟成長、產業結構和部門強度三因素的影響效應。
經濟中的高耗能產業會提出更多的能源投入需求,產業結構是影響能源投入總量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產業能效的提升卻能在數量上降低單位GDP的能耗需求。自1980年之後,能源的消費模式與產業結構變化的關聯得到廣泛的研究,其中的一種方法是在投入產出框架下運用結構分解方法分析影響能源消費的各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