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秦時,屬塞種人牧地。
漢文帝初年,為月氏人牧地,後為烏孫東境。其間,漢神爵二年(60年),西漢在西域設西域都護府,師境隸入祖國版圖。
東晉鹹康四年(338年),始為鮮卑屬地。
北魏初年,屬悅般;孝文帝太和十年(487年)起,鐵勒部遊牧於此。
隋時,屬西突厥。
唐時,屬北庭大都護府黑水守捉管轄範圍。
宋時,屬西遼。
元時,為回鶻,元末入瓦剌。
明時,屬衛拉特。
清時,屬庫爾喀喇烏蘇管轄,為厄魯特蒙古的牧地,烏魯木齊至伊犁驛站之一。
民國二年(1913年)為烏蘇縣的一個村莊。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三區革命民族軍占領烏蘇。
1949年,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二兵團步兵第九軍二十五師。
1950年,進駐墾區。
1953年,改為農七師。
1975年,撤銷師建置。
1978年,成立奎屯農墾局。
1982年,恢復農七師建置。
2000年11月27日,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七師,升格為正師級建制。
2012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決定,以130團共青鎮為中心城區設立胡楊河市。2012年12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批准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七師”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
2017年12月,胡楊河市建市已順利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審批。
行政區劃
胡楊河市行政區劃面積678平方公里,轄第七師128團、129團、130團。
地理
位置境域
胡楊河市位於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西南部。
地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轄區地貌的基本類型為山地和盆地。由南向北跨天山山區、準噶爾盆地西部區和薩吾爾山區三個大地貌區。地勢南高北低,最北的一三七團又高起,盆地內為平原。
氣候
胡楊河市境內為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日照時間長,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年均溫度6.5℃,一月份平均溫度一18℃,七月份平均溫度25.7℃。
七師年總降水量為233.2毫米~326.5毫米,降水大部分地區較常年明顯偏多,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穩定積雪初日為11月17日~11月19日,年最大積雪深度在24厘米~34厘米。年蒸發量為1223.9毫米~1643.3 毫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境內野生植物多耐旱耐鹼植物,有沙棗、胡楊、新疆楊、箭桿楊、雪嶺雲杉、西伯利亞落葉松、紅柳、梭梭柴、鈴鐺刺、駱駝刺、琵琶柴、黑枸杞等等,草本植物1300多種。栽培植物除北方樹木及小麥、棉花及多種蔬菜外,亦引種南方樹木及農作物。
動物資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境內有馬鹿、狐狸、旱獺、水獺、松鼠、田鼠等等,開墾後,雪豹、黃羊、野豬等已少見。爬行類、昆蟲類動物上千種。人工飼養、放牧動物主要有馬、牛、羊、豬、驢、騾、駱駝、兔、水貂、雞、鴨、鵝、火雞、鵪鶉等等,改革開放後,引進種類漸多。
人口民族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總人口217186人,男性113049人,女性104137人。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壯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等。
經濟
工業園區
第七師五五工業園區成立於2011年3月,是由兵團批准,七師規劃開發、建 設的兵團級工業園區。規劃面積為58.03平方公里。其中:五五工業園區規劃面積43.03平方公里,以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新能源、新建材、新型材料為發展重點;五五工業園區南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儀器、節能產品、建材及設備製造業、生態製藥、紡織印染、倉儲物流等產業。
發展定位
胡楊河市將充分利用奎屯墾區生態環境、農業經濟、綠洲經濟等優勢,定位為天山北坡經濟帶克奎烏城鎮組群的重要支點城市及克拉瑪依地區重要的兵團城市,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北部城鎮軸上的重要支點,準噶爾盆地西部的生態宜居綠洲新城。
胡楊河市圍繞“生態田園型”的建設理念,打造“三色胡楊三色小鎮,五湖四海”的魅力新城,重點發展商貿服務、文化、休閒旅遊、特色小鎮等相關產業,以及農產品加工、輕紡、輕工、食品、醫藥、倉儲物流、電子鋁箔、裝備製造等產業。
胡楊河市新城區內擁有“山-水-田-城”的生態基底要素,力求採取積極保護和利用現有生態資源的優勢,構建一個“望山、見水、融田、興城”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望山即以天山為城市背景;見水即構築特色城市水網結構;融田即兼具城鄉村優點,城鎮與田園互相滲透;興城即打造繁榮優美宜居宜業的魅力城鎮。
胡楊河市規劃目標是營造一個具有區域獨特特徵、與天地人文相融的整體城市空間形態,使之成為生態宜居宜游的綠洲新城。通過空間和生態的整合,生成特殊的地點價值,利用特色基因,實現面向區域的造“城”計畫。
(1)城與天——城市地域方面,建戈壁綠洲,創乾旱區域範例。
借自然地理之勢利,理水塑形顯貌,強化乾旱區域獨有的綠洲特色,以創造空間層次豐富、公園系統連續的特色場所體驗。
營造新城之魂——胡楊湖及翡翠島,以可持續調配的水資源分層、分級管理,採用源頭淨化、廊道過濾、逐級處理方式,保證核心湖區的水位相對穩定,並形成動態的濕地景觀。
(2)城與地——城市形態方面,格線成風景,延城市發展肌理。
網路化的布局模式有利於節約土地,而且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水分蒸發,同時還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功能網路:在新城中部形成水平展開的可生長的均衡網路,象徵著新城的包容和創新、融合與民主;縱向突出新城與老城聯繫的行政文化中軸線形象,是城市發展的主軸;橫向突出商業活力和江南風情,是城市發展的次軸。
生態網路:在城區外圍設定生態農田防護帶,連續的農田肌理,自然生態屏障、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休閒觀光服務,農田廊道結構簡單化,各種生態流穩定、暢通。
交通網路:設計適宜性的、低碳的多樣化交通方式,形成城市健康的人與物的流通經絡。
(3)城與人——特色空間方面,綠道通八方,擁城市舒適生活。
設計以10分鐘的步行距離尺度安排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公交站點、公共空間等,促進社區的公共資源呈網路化分享,培養鄰里社區認同感,提倡低碳永續的生活方式。
(4)城與文——文化特質方面,傳兵團文化,展現代新城風情。
按照一年四季的季節特徵結合已有的品牌旅遊活動設計具有新疆地方民主特色和參與性的城市節慶活動,將平坦西北乾旱大漠上的地域特色融合於創意之中,生成包容和諧並充滿活力的文化基地並延續兵團精神。
社會事業
教育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有中國小30所,其中:國小16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第七師高級中學 | 第七師胡楊河市教育局 |
胡楊河市高級中學 | 第七師胡楊河市教育局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胡楊河市職業技術學校 | 第七師胡楊河市教育局 |
交通
“亞歐大陸橋”的北疆鐵路橫穿境內,奎(屯)北(屯)鐵路建成通車。奎屯站為進入中國境內第一個編組站,年貨物吞吐量1000萬噸,建有糧油、棉花、茶畜、建材等10個物資的中轉庫,11條鐵路專用線。境內公路四通八達。烏-奎高速公路直達烏魯木齊,與吐—烏—大高速公路相接。312國道線段(烏伊公路)與217國道線(獨阿公路段)橫縱交匯於奎屯,並與七師“三縱四橫”通縣(團)骨架公路網的前高公路、車北公路、青北公路、奎車公路、天北公路、柳車公路、哈新紅公路、下甘公路相連,墾區內通車總里程1000餘公里。團場以下通營(鄉)、連(村)公路與通縣(團)公路相接,形成了七師墾區完整的交通體系。
胡楊河市市區南距第七師師部奎屯市38公里,奎北鐵路、高速公路、217國道穿城而過,交通區位極其優越,這也是兵團將城市選址從123團車排子、129團五五新鎮變更為130團共青鎮的真正原因。
風景名勝
胡楊河景區
胡楊河景區位於奎屯墾區130團境內。景區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1~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內保留著天然次生胡楊林5200畝,胡楊秀麗密布成林,或挺拔於幽谷之中,或兀立於水道之間;各種水域面積5 000多畝,各種水鳥聚集棲息,特色植被競相爭妍,孤島土塬傲然聳立;水路十八灣貫穿全境,湖潭、泉、漁池錯落鑲嵌。景區是奎屯河長期沖刷幾百乃至上千年形成的溝塹地貌,是濕地次生胡楊林自然景觀,她集河湖、蘆沼、荒漠、溝塹、峽谷於一體,各類風景資源齊全,且有“曠”、“野”、“奇”、“新”的原始自然風光,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景區生態資源豐富。胡楊:野生胡楊占地約1.2萬畝,胡楊生長於寬闊幽深的水道、峽谷、深溝之中,生態獨特,是全國及全疆少有的一片水中胡楊林景觀。蘆葦及紅柳:總面積近萬畝,生長在河道及湖畔,形成眾多的葦盪和水道。水鳥:主要有天鵝、大雁、布穀鳥、水鴨、灰鶴、野燕、野雞等十餘種,春夏秋三季成為鳥禽天堂。魚類資源:主要有鯉魚、草魚、鰱魚、泥鰍、南美對蝦、中華毛蟹、淡水白鯧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黃羊、水獺、獾、田鼠、跳鼠、蜥蜴、蛇、兔等近幾十種野生動物。天景:景區內日出、日落、朝霞、晨霧等,是景區獨特的天象景觀。景區規劃滸葦盪、屯羽湖、釣魚島、水蓮莊、十八灣、獨孤島、精品胡楊林、皇溝水庫、新疆植物園九個分景區及九曲十八彎、月亮島、飛來峰、點將亭、月太橋、燕子崖、蘆葦迷宮、紅柳堤等64個景點。景區規劃總投資1530萬元,建設期為8年。
傻石林
傻石林位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131團北端處,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建造的一座以石林景觀為主的石林園,內現已有2000多塊天然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