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11年,肖祖熾出生於石門縣白雲橋鄉北峪灣村一個農家。6歲啟蒙於石門三高小。1921年隨父肖九成到長沙求學於明德中學。1936年在北平大學(今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系畢業後,到芷江師範執教。1938年初到重慶,先後任重慶市兵工署二十一兵工廠技術員,重慶高級工業學校應化科主任,樂山國立中央技專副教授、重慶大渡口鋼鐵廠副總工程師。抗戰勝利後,回長沙,在湖南省建設廳任技正及礦產化驗所所長。1948年在資源委員會第二特礦管理處任工程師。肖祖熾出污泥不染,始終保持廉潔作風。1946年,他被派到湖南省雄黃礦視察。當時的雄黃礦是省建設廳和石門及慈利商人聯營開辦的。在視察過程中,礦方送給他一批雄黃,他一兩不要,一時傳為佳話。那年頭,他一家六口人,住在長沙北門楓樹坪,由於物價飛漲,生活極其困難,迫於生計,他只得買了幾口缸,利用業餘時間釀製醬油,以此維持清貧的生活。
個人經歷
新中國成立後,才給這位矢志報效祖國的科學家以真正的用武之地。一開始,他任湖南省有色局化驗室工程師。1951年,調任水口山礦務局化驗科科長、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在此期間,他開辦了分析培訓班,配合生產進行各項產品及中間產品分析,研究純鋁、純鋅、鋅白粉等雜質分析方法,並將局屬產品分析方法編寫成書,作為各廠的分析操作規程,從而統一分析方法,穩定了產品的質量,同時,研究了精礦及煙塵中硒、碲、銦、鉈等元素的分析方法,因此,被評為礦務局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
1956年,肖祖熾調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分析室任工程師。1958年,該院成立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機構——中國稀土研究室,他任稀土研究室技術主任。
稀土,用途極為廣泛。在一畝土地里添加10克稀土氧化物,就能使農作物增產30%左右,高壓電桿上的陶瓷件製作非摻稀土不可,電子計算機的磁泡存貯器是由釔、鋱等稀土金屬構成的,用來製造雷射器的物質大多是稀土金屬,用稀土製成的真空鍍膜光學元件和光學纖維面板,在國防軍事和科學研究上都有無可取代的用途,用稀土金屬的氧化物給玻璃著色,可得到一系列絢麗的色調……。但稀土在地殼中的分布很分散,同時,稀土金屬的物理、化學性質非常相似,並且總愛“生活”在一起,分離提純就成為生產工藝中的老大難問題。肖祖熾主持研究了稀土礦石處理離子交換法及萃取法分離單一稀土元素,用電解法和金屬熱還原法製備稀土金屬以及稀土新材料等課題,大部分研究成果推廣套用到全國有關廠礦,為我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和稀土在國民經濟領域中的套用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年年被評為全院先進工作者,已載入《當代中國》與《中國名人詞典》等書中,中央領導人方毅同志盛讚他的研究成果是“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
1979年,他任調院副總工程師和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稀有金屬專業委員會委員。翌年,被評為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會及稀土化學和濕法冶金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他在自己繼續稀土研究的同時,又擔負起輔導年輕人的重任,使稀土研究界掘起了一大批後起之秀。
1986年,他因年邁退休。1992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貢獻津貼。被後起的稀土研究新秀們讚譽“中國稀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