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提起聽神經瘤,人們會覺得這種腫瘤長在腦子裡,一旦發病肯定很嚴重,能夠迅速引起患者重視。其實不然,聽神經瘤有一件溫和的“外衣”,極易被忽視或誤診。
聽神經瘤起病平和、緩慢,早期表現主要為單側、持續性、頑固性耳鳴,並且治療效果不明顯,久之聽力下降。這是腫瘤壓迫神經引起的刺激症狀,與普通耳鳴很難鑑別。因此,許多聽神經瘤病人早期去耳鼻喉科看病查不出病因,被認為是一般聽力衰退,或老年性耳聾。
尤其是中年耳鳴者應考慮到聽神經瘤的可能性。目前CT,核磁技術都已成為診斷聽神經瘤的可靠手段。當然,中年持續性耳鳴病人也可先到耳鼻喉科或神經外科檢測聽覺傳導功能,該檢測比較經濟,若發現確有問題再做進一步檢查。如果是聽神經瘤一定要早診斷,早治療。否則極有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期,直致面神經受損,導致面癱等嚴重後果。
治癒
聽神經瘤治療目標主要有四種,一是部分切除腫瘤,二是完全切除腫瘤,三是全切除腫瘤並保留面、聽神經功能,四是阻止腫瘤生長,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當然,最理想的治療目的是腫瘤全切,並保留面神經和聽神經。實現最理想的治療目標有難度。不同的醫生對聽神經瘤治療目標的認識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個患者,也可能因醫生的技術水平和選擇的治療方法不同而異。有的患者儘管接受手術全切,但由於腫瘤太貼近神經而導致一些併發症,如易疲勞、記憶力和注意力障礙、眩暈和持續性頭痛等。有的患者則將保留面神經擺在第一位,不同意手術全切,因而達不到最佳治療效果。要想完全治癒此病,手術全切是唯一途徑。至於受損的面神經可以通過面神經和舌下神經吻合術修復。
現象
現代生活能催生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疾病,解決的辦法不是回到不發達,而是進行有效保護。美國科學家最近通過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多年在十分嘈雜的環境下工作或生活,其患上良性聽覺神經瘤的危險性,較常人要高出1.5倍,而聽覺神經瘤的發展最終可以使人喪失聽覺功能。
80分貝以上的音樂,危險性是常人的2.5倍
在這項研究中,美國科學家對146位長有聽覺神經瘤的患者和564位無此腫瘤的志願者進行了跟蹤調查。所有的被調查者均有長期受到高分貝噪聲影響的歷史,這裡的高分貝指至少在80分貝以上,相當於城市交通所產生的噪聲。這些噪聲來自機械運轉的聲音,動力工具的聲音,建築工地的聲音,發動機的聲音,音樂,兒童的吵鬧聲,體育比賽時觀眾的吶喊聲以及餐館或酒吧的喧鬧聲等。在調查中,研究人員還詢問了被調查者所採用的聽力保護措施。
研究人員發現,常常暴露在高分貝音樂下的人患聽覺神經瘤的危險是常人的2.5倍,而常常在有工具機、動力工具環境中,或在建築工地工作的人出現這類腫瘤的危險是常人的1.8倍。此外,發動機的轟鳴聲可使人患聽覺神經瘤的危險提高1.3倍,而常常在兒童的吵鬧聲,體育比賽時觀眾的吶喊聲以及餐館或酒吧的喧鬧聲中工作的人,其面臨的類似危險也較常人要高出1.4倍。
時間及保護,與增加和減少危險性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人在高分貝噪聲環境下的暴露時間長短,對促生聽覺神經瘤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暴露在高分貝噪聲環境下達五年時間,可以使人患上這類腫瘤的危險性上升1.5倍。不過,研究人員欣慰地發現,在高分貝噪聲環境下工作或生活的人,如果採取了聽力保護措施,可以大大減少患上此類腫瘤的危險。例如,在高分貝噪聲環境下工作或生活,同時已採取聽力保護措施的人,其患上聽覺神經瘤的危險性,與那些不在高分貝噪聲環境下工作或生活的人相同。與那些在高分貝噪聲環境下工作或生活但不採取保護措施的人相比,這些採取保護措施的人的危險性較前者也要小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