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建國的經歷

內容介紹

1944年,作者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期間,他曾經有一個獨特的學術觀點,認為美國人實用主義和注重現實的民族性格,並非來自某種教條或信仰,而是在定居北美大陸的過程中,在環境的磨鍊下自然形成了。這個觀點可能構成了他後來寫作《美國人》三部曲的主要動機。

這三部曲以150萬字的篇幅,全景式的展現了美國從殖民地一直到當代的400年間的歷史發展,引起了轟動。作者也因此確定了美國史專家的學術地位。這套三部曲獲得很多獎項,最後一本《民主歷程》還奪得了1973年普利茲最佳歷史學著作。

作者介紹

(美)丹尼爾·J·布爾斯廷 (Daniel J. Boorstin) 是美國著名文學派史學家,也是曾獲普利茲獎的《美國人》三部曲的作者。1989年,布爾斯廷因其一生對文學的卓越貢獻,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他曾任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達12年之久。早年,他就是著名的羅得斯獎學金獲得者,曾經在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美國歷史,成績卓著;後來曾任羅馬大學、京都大學等校客座教授;英國劍橋大學還聘他為該校三一學院的研究員,並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重要著作:

《美國人》三部曲:

1.《殖民之歷程》1958年

2.《建國之歷程》1965年

3.《民主之歷程》1973年

《人類文明史》三部曲:

1.《發現者:人類發現世界與自我的歷史》

(The Discoverers:A History of Man's Search to Know His World and Himself) (1983)

2.《創造者:富於想像力的巨人們的歷史》

(The Creators:A History of Heroes of the Imagination) (1992)

3.《探索者:人類不懈理解世界的故事》

(The Seekers:The Story of Man's Continuing Quest to Understand His World) (1995)

譯者:謝廷光 林勇軍 陸綬英 朱明權

暫無詳細

目錄

卷首評語

作者簡介

新發端

第一部分 社會的成長

第一章 多才多藝之輩新英格蘭人

一 大海,無所不至

二 開發資源:鑿冰運銷西印度群島

三 開發資源:採花崗石刨造一個新的石器時代

四 美國工廠體制的形成

五 從手工藝到技術革命“一股人才的洪流”

六 習慣法的思想方式

七 不斷改進的精神

第二章 移民: 參加者

八 在茫茫大地上,人們結隊而行

九 組織者

十 政府成立之前的社會

十一 移民社會的自然法則:產權俱樂部和優先原則

十二 移民社會的自然法則:自警制和多數決定原則

十三 把一切拋在後面

十四 要搶先到達那裡

十五 “拚命趕”促成的民主

第三章 新發跡者建設事業的推動者

十六 實業家代表著美國的體制

十七 建設事業推動者的報刊

十八 “公眾的宮殿”

十九 輕便結構房屋

二十 多元文化:新興學院

二十一 社區間的激烈競爭

第四章 安家立業者和背井離鄉者南方人,白人與黑人

二十二 種植園主是如何喪失其多面經營的能力的

二十三 “永遠無法同化”的移民

二十四 隱蔽的社團:黑人教會

二十五 不成文法:它在奴隸制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二十六 南方紳土如何恪守“榮譽”

二十七 形上學的政治

第二部分 民族性的形成

第五章 模模糊糊的大地

二十八 一個一知半解的國家:開拓先於發現

二十九 把整個大陸劃分成塊

三十 作為一種服務機構的政府

三十一 變化不定的邊界

三十二 沒有定局的命運

第六章 美國講話方式

三十三 不拘一格的語彙

三十四 高談闊論:半為實話,半為謊言

三十五 創業者的用語:一種充滿期望的語言

三十六 慷慨大方和雜亂無章的命名

三十七 一種口頭文學

第七章 尋找象徵

三十八 英雄?還是小丑?通俗文學中的喜劇式超人

三十九 喬治·華盛頓的神化

四十 地方愛國主義是怎樣塑造民族英雄的

四十一 追溯美國歷史

四十二 闡明建國目標的節日

第八章 遼闊的共和國

四十三 帝國內部的迷霧:從主權論到聯邦制

四十四 聯邦內部的模糊性:誕生於分離之中

四十五 探求定義:合眾國憲法

四十六 來自分離主義傳統的聯邦主義者的道路

中譯本後記 趙一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